课题。9.《古诗两首》
课型。古诗词教学。
人文性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主题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工具性阅读主题: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词句,展主题。
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
中感悟、体验、积累。
表达主题: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标。
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学会四步读诗法。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习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本课以学习表达方法为核心,先初步感悟教材中两首诗的表达方法,然后发挥丛书资源优势,借助丛书在自学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同时,巧妙引领,学习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使学习扎实而富有实效。4.
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时3课时。
安排。教具ppt课件学具。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师生活动环节。
修改建议。一、交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流资。
料,了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解背景。
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
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
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二、自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主学相评议、互相指点。
习,初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步感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
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三、再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读感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悟,体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会情感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
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文结合,熟读成诵。
五、指1.出示要写的字。
导写字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动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环师生活动节。
修改建议。一。背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诵古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诗,导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入新课。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二。小诗怎么学习。组合自学基本步骤:
作,讨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论自学解词义。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
生的疑惑。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
导。三。师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生交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流,解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决疑难补充己见。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感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情朗想感情吗?
读,启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发想象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五。熟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读成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诵,品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赏文字。
六。习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写生组词朗读。
字,当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堂展评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七。拓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展活动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
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八、课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堂练习地写好这些生字?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环师生活动节。
修改建议。1. (课前**《明月千里寄相思》)听着这缠绵的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说感受)
一、积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距今800多年前累诵读的苏轼就曾这样写道——(生共读)但愿人长久,入情境千里共婵娟。距今2024年前的王建这样书写着自己的思乡情。
—(生共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距今2024年前的宋之问在归乡途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共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距今2024年前的沈约站在这高台上,这样写道——(生共读)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上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步骤(课件出示):⑴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悟情读,初步学习了两首古诗(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体会了诗人浓浓思乡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
2.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酌情指导朗读)二、精1.师: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浓。
讲点拨浓思乡情,那作者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的悟方法呢?生自主学习:用横线标出引发作者思乡的事。
物,并想一想作者分别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同桌交流收获与困惑。
3.班级交流:引发作者思乡情的事物分别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4.小结写法:《夜书所见》借景抒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景事融情。
5.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不同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方法,这是读诗的第4步——思写法。在以后读诗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
行(课件出示):⑴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悟情读,⑷思写法。
1.《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清》这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就收录了许多赞美秋韵、思念家乡的名诗名篇(课件出示《秋诗五首》单元目录),2.时至今日,有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在诉说着对。
三、拓家乡的思念。接下来,我们走进《蜀中九月》,来展诵读探寻一下他们表达思乡情的方法。学方法(1)生自读《蜀中九月》,找出寄托作者思乡情的具体事物。
2)总结写法:作者通过写九月登上望乡台,举杯之际分外愁,我想北归鸿雁为何南来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3)师:你们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勃吗?(师介绍王勃生平)
4)诗人身处他乡,却没有阻挡他的思乡情,他把自己缕缕乡愁融进了一首首小诗中,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诗中,再来读一读这首小诗。(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蜀中九月》)
5)尝试练笔:你能试着仿照《蜀中九月》的句式,书写一下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吗?(生练笔,并交流练笔,课后可继续完善练笔)3.思念家乡。
1)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而在我们丛书的古典诗中,诗人用到了不同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乡情,在读诗时你发现了吗?
2)再次默读这几首古体诗,用横线画出寄托思乡情的景物。(指生读)
3)出示诗句,引读。
当王建望着明月,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齐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而李煜看着春天勃勃生长的小草,感受的思乡情像春草一样生长更是浓厚,于是写道——(生齐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清。这样美的诗句,你能试着背下来吗?(4)生自主背诵积累。(5)生配乐诵读积累。今夜( )不知( )王建《十五夜望月》
离恨恰如( )更行更远( )李煜《清平乐》
蜡烛( )还惜别,替人垂泪( )杜牧《赠别》唯有( )春风(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四、1.生谈本堂课的收获。课堂延2.
在《月是故乡明》的歌声中小结:希望在同学伸促发们的心中留下一颗思乡的种子——月是故乡明,展孩子们,无论今后走到**,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啊!让我们再来齐读课。
题——(生齐)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亲。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文
页。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 课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 课文第页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 课文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29 古诗两首。授课人 左兴东。教学目标 1 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 背诵古诗 乞巧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故事。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 乞巧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故事。一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谁起来背一首与中国传统节日...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第一部分基础题知识 一 读诗句,用 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疑是银河落九天。y n y ng 门泊东吴万里船。b p 二 读拼音,写词语。1 sh n zh ch x l ng q ng ti n hu i y z s y o k n b i l 三 默写本课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