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20191211

发布 2022-11-23 07:03:28 阅读 3981

第一单元《水》知识点。

第一课《水到**去了》

1.水的三种形态:固态(冰),液体(水)、气态(水蒸气)。三态之间可以相互**化)

2.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发)4.煮食物冒得白汽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

5.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6.现象:两只杯子中的水都减少,塑料薄膜上有小水珠。结论:水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

7.现象:塑料盒上方有小水珠。

结论: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凝结成小水珠。8.

蒸发的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的流动速度)。 加快蒸发的办法:

(加热、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常见的蒸发现象有:(衣服晾干了)、(湿的手干了)、(水洼干了)、(湿布擦黑板变干了)。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是(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3.实验: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现象。

现象:加热过程中:温度上升,有(气泡)产生。

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之上有(白汽)。

将套有挤压过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鼓起来了)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加)。

5.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如果一直让水温下降,水会(结冰)。

2.实验:记录水结冰过程中各种变化。

加食盐目的:制造更低的温度。

现象: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温度是0℃。水完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标记处高。

结论: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加。

3.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水:液体无固定形态、会流动冰:固体、有固定形态、不会流动。

4.水在温度下降到(0)℃时就会结冰,冰还是水,固态的水。

5.水结冰后变化:(体积增加,不会流动,有固定形态,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

1.给冰加热,冰(融化)了。

2.观察冰变成水的实验:实验现象:水面比标记处低,说明冰变成水,体积减少。

3.冰,水、水蒸气三者之间是相互**化)的 。

4.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温度上升,吸收热量)。

5.冰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体积减少,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液体。

6.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7.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晒太阳)、(用手捂)、(风吹)、(放在热水附近)、(把冰块敲碎)。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会长时间保持在(0)℃,知道完全融化成水。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能溶解在水里物质有哪些:(小苏打)、(食用碱)、(味精)、(红糖)、(食盐)、(醋)。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3.水为什么要一样多呢? (保证单一变量)

4.50毫升水中溶解7份食盐,3份小苏打。

5.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相同,(食盐)溶解能力更(强)。同样多的水食盐溶解的(多),小6.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时,要一份一份加入?

为了准确验证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大小。

7.纯净水中如果溶解了一些(有害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第六课《加快溶解》

1.问题: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现象:热水中食盐溶解快,冷水中慢、

结论:加热加快溶解。

2.问题: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现象:搅拌的食盐溶解快,不搅拌的食盐溶解慢。

结论:搅拌加快溶解。

3.问题:探索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现象:颗粒大的溶解慢,颗粒小的溶解快。

结论:研磨加快溶解。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5.加快水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研碎。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

1.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自来水、空气、牛奶。

2.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灯帽盖灭),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3.食盐和沙用(加水过滤)的方法分离,水在分离过程中起(溶解)作用。

4.食盐和水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分离后水(蒸发)掉了。

5.用(滤纸或滤布)进行过滤。

第八课《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相同之处:都还是原来的物质。

3.把纸折成纸飞机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

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感受空气》

1.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中的氧气能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2.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是液体,会流动;石头和沙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空气和石块、水(固体、液体和气体)相比,相同特征是,都占据-定空间,有质量等。

第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1.打孔前,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团没湿;2.打孔后,空气流出,水进入杯子,纸团被打湿;3.

打气后,空气重新占据空间,杯中的水明显减少。 结论: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第三课《压缩空气》

1.水占有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空气占有的空间可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2.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3.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压缩后微粒间的间隔变小,扩张后微粒间的间隔变大。

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

1.可以用天平称量质量,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但很轻。2.

我们可以借助豆子和皮球来验证空气有质量。3.打入10简空气后,我们看到天平(皮球一边下沉),放入()颗绿豆天平再次平衡,但加的绿豆数很少。

放入的很少的绿豆数就是10简空气的质量,所以空气有质量,但质量很轻。4.质量是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之-。

第五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测量空气质量时,要选择“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当作测量标准物。1..在充入20简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你是如何测量出这袋空气的质量的?大约是50颗绿豆,或7枚回形针。

2.比较这袋空气和其质量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质量的2种物体,--袋空气的体积可以比几粒绿豆大得多。

我们认识到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以当作测量标准物。通过比较,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

第六课《我们来做“热气球”》

1.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2.

热气球上升原理:口袋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所以会上升。3.

热气球下降原理:远离热源后口袋里的空气变冷,体积缩小,重量变大而下降。

第七课《风的成因》

1.模拟实验怎么做的?蚊香放在纸盒左边圆洞(进气口)附近,蜡烛放在纸盒上面周洞(出气口)附近2.

观察到的现象:点燃蜡烛前,蚊香的烟雾流动方向不确定。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雾从纸盒左边圈洞水平流向纸盒中,再从纸盒上面圆洞向上垂直流出,纸盒上面愿洞处的纸条会飘动。

3.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低压区)将由附近的冷空气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

4.空气的冷热变化会导致空气流动,这是自然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八课《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2.

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3.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4.我们认识到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并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很软)、有质量(很轻)等特征。5.

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3.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如台风、洪水、干旱。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4.

天气日历是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记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5.天气日历的内容由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四部分组成。

第二课《认识气温计》

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读数口诀—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气温计由面板、液柱、液泡、刻度、单位符号组成。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计;它们的结构功能是有区别的,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

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三课《测量气温》

1.气温是指室**凉干燥、阳光照射不到且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2.

测量时等示数稳定后再读,让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3.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4.

气象站的气温测量是在百叶箱里进行的。

第四课《测量降水量》

1.降水的常见形式:雨、雪、冰雹。

2.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器的单位是毫米。

3.降雨量的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个等级。4.

制作简易雨量器时,我们应该选择直简透明的杯子,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从底部贴起,以毫米为单位),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刻度条外面贴上透明胶带纸,用来防水。5. 要测量-场雪或者冰雹的降水量,人们可以把雨量器中的雪或者冰雹完全化成水后再测。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1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提出 为什么 是我们解决问题 走向创新的起点。2 科学 六个要素 提出科学问题 进行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3 为什么肥皂水能吹出泡泡呢?答 这是因为...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班级姓名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水变黄了,是因为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均匀地分散到水里,即溶解了 而茶叶还在是因为...

苏教版 新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问答版

39.使用什么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比如沙子?生活中 应用了这个方法?40.在做河流和湖泊的模拟实验时,我们需要在什么地方修筑堤坝?41.池塘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42.地下水的地表形态有哪些?43.在制作水井模型的实验中,随着慢慢往沙子倒水,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44.水井模型中,哪部分模拟不可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