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节约用水》教学反思

发布 2022-11-20 14:09:28 阅读 9690

节约用水教学反思。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因此,回归儿童生活,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用心体验与实践,在师生平等交往中生成与感悟,才能大大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节约用水”这堂课就是基于以上的思考与理念而设计的。

(一)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节约用水》这一课的主题就是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的教育素材。

我教授本课前,我注意到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中没有很好的节水意识,在家中情况如何呢?我让家长配合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在家庭当中同样也存在浪费用水的情况。围绕了解到的情况,结合本课主题,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板块的活动:

1、从生活经验入手、认识淡水的重要性;2、体验淡水资源的极度缺乏;3、调查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谈谈在停水的日子里的感受,从深层次反思自己的行为;4、制订节约用水措施,设计节水广告语。

纵观以上四个环节,许多内容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真正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营造了一个生活味十足的课堂,在这样一个生活课堂中,学生共同感知,共同探索,因此,节约用水在回归生活的大课堂中,再也不是一条抽象的规范,它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具体化,成为切实引导学生践行的一个永恒的航标灯,深深地定格在每一个学生内心之中。

(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课本与生活有机结合。

教师能否精心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真正唤起儿童情感共鸣的活动是当前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没有节水意识呢?那是因为他们对淡水资源的缺乏状况不太了解,或者只对一些数字初步感知,而这并不代表已在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烙下深深的印记——世界严重缺水。

再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所有这些那都会使学生形成知与行的的极大反差,明明知道应该节水,但生活中却做不到,甚至不去做。新课程强调的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滴水说起,谈谈少水的麻烦,感悟没水的痛苦,勾起了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周围环境的关注。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的节水情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碰撞中,更加紧密地将课本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品德课真实起来,让品德课与生活接轨起来,真正体现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很好地实践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而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

(三)教学过程中的不尽人意之处,清晰犹新。

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如新课开始时请学生说“淡水的重要性”稍多一些,以致时间稍长;课堂上留给孩子思考和活动的空间还不够充分,少数孩子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教学本身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了这些缺憾和不足,更促使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新课改,实践新课程,在不懈地追求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我爱我的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能力 开展课前调查,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研究方法。知识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电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家庭 学校和社区。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校园文化及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多侧面 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情感太多与价值观 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共设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编写意图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课标中要求的螺旋式上升,综合交叉的特点。2 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儿童认识社会的起点。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开始,了解情况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责任。同时体会和睦家庭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