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1节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1、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理解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知识迁
移与类推的能力。
3.体会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
会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算理。
四、教学具准备:
多**课件
5、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口算卡片。
2.口答。1)8个十是多少?10个十呢?10个百呢?
2)500是几个百?60是几个十?
设计意图:检测同学们对表内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程度如何,为本节课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打好基础。】
二)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主题图画面)
师:又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到了,公园里非常热闹!
看,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
你还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引出:5×3
生说得数,表达算法。
师随机说出几道类似的算式,请同学们口算。
三)**新知。
1.根据生提的问题:3人玩碰碰车要多少钱?
引出列式:20×3
生交流算法,引出最简便的方法:
先算2×3得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师追问:为什么要添1个0呢?
师点拨:2个10乘3得6个10,所以要在末尾添上1个0
2.我们知道了3人坐碰碰车要60元,那么下面的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整体上相当于一放一收,一放是引导学生列出整十数乘一位数后,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着思考,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收是指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信息,点拨出简便的口算方法:那就是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末尾添上几个0。
】3.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如果是整百数乘一位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请你想一想:200 × 3 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整十数乘一位数属于教学结构阶段,那么整百数乘一位数就属于运用结构阶段,此环节是想让学生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并能理解其算理。】
4.口算下面几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设计都旨在于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此题的设计是通过一组一组的计算,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这类题目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5.小结:计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
十、整百数看成是几个。
十、几个百,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拓展延伸。
1.看谁口算得最快。
师:你们为什么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绝招呢?
进一步强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的方法】
再次强调算法:用乘法口诀,末尾添0
根据反馈情况,师强调:
有一题得数中“0的个数”与算式中的数量不同,请找出来:5×800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你们能出几道这样的题吗?
2.认真思考,填一填。
3.我会口算除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生会熟练进行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后,也想
进一步渗透想乘算除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迁移的灵活性。】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1节口算乘法。
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
2、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活动,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口算乘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
会正确、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算理。
四、教学具准备:
多**课件
6、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直接说出得数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过山车画面)
出示: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又让我们求什么呢?
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算式?
2.自主列式计算:
12×3=36(元) 或 3×12=36(元)
为什么用乘法来解决呢?
36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你能把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3.自主**,明确算法。
预设1:12+ 12+ 12=36
预设2:10×3=30 2×3=6 30+6=36
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还可以怎样想?
3)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呢?
(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4)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寻找共性,加深理解:
问题:1.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2.这两道题又该怎样算呢?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但都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
知识帮我们解决一些新问题。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2.管乐团有男生32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女生有多少人?
(1)谁来读读这道题?
(2)你知道了什么?
3)“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你是怎样理解的?
4)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个算式?
5)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列式: 32×3=96(人) 或 3×32=96(人)
布置作业:作业:第页练习十二,第4题、第7题、第9题。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2节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个算式?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一、 教学目标。
1.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会列乘法的竖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情境:出示60页情景图。
2. 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
一副画画的情景就有许多的数学信息,你们发现了吗?
师生共同处理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3. 提出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
4. 列出算式:3×12 或 12×3
二)**新知。
1. 猜想结果,方法验证:
1)估一估: 12×3大约等于几?解释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
2)算一算:用什么方法就得到12×3正确的结果呢?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3)展示算法: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
2. 提供空间,探索竖式。
师:数学讲究简炼,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种更简单,计算更快的一种书写形式
课件演示)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生:先用2和3相乘得6,再用10和3相乘得30,30加6得36。
(女生乘法竖式的动画,配有声音)
3.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研究的内容:笔算乘法。
4. 各部分名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因数, 最后的得数叫做积。
三)拓展延伸。
1. 我会填。
2. 顺口溜:
一只小鸡2条腿,10只小鸡条腿。
一只青蛙4条腿,12只青蛙条腿。
一只蜘蛛8条腿,11只蜘蛛条腿。
一只蜈蚣42条腿,2只蜈蚣条腿。
3. 小红用电脑写日记,3分钟打完。
每分钟能打33个字,这篇日记一共有多少个字?
4. 学校购买了一些新的图书:
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够解决吗?请试一试。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2节笔算乘法。
第二课时】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进位)
3、教学目标:
1. 通过摆一摆的活动,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3.感受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进位方法。
3、教学难点:
探索进位乘法简化竖式的算理。
四、教学具准备:
多**课件小棒
7、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王老师买本的主题图。
同学们,快看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完整出题:一套***16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你打算怎样解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内容培养优秀的品质。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47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三个儿子 学习默读,培养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3 围绕 大家都来帮帮他 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讨论 交流自己的看法。过程与方法 1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懂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全册第课时。龙井小学数学第 5册课堂教学设计。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全册第课时。龙井小学数学第 5册课堂教学设计。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全册第课时。龙井小学数学第 5册课堂教学设计。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全册第课时。龙井小学数学第...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A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a 姓名 一 看拼音,写词语。w i w y n s l n y n y n z z b i b i x n sh n xi n n n sh tou ch n q n ji du 二 用 一一 把下列句中的错别字画出来,并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海滩上有练不完的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