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1-13 01:16:28 阅读 7626

教学内容:周长的认识(课本41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看、摸、描等方法,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体验生活中物体的周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通过看、摸、描等方法,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棉线、钟面模型、直尺、树叶、五角星、三角板、红领巾。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师: 什么样的图形是周长?

2、谈话导入:周末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去运动场跑步,爸爸跑一圈,儿子也不甘示弱,跟着跑一圈,这运动场的一圈,我们就叫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看、摸、描等方法,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在学习标杆题的过程中明确)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素材:描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学习要求:1、看一看:老师手中的这些物体,你能找到它们的周长吗?

2、想一想:怎么找才不容易找漏?

3、试一试:小组合作,用手摸出手中至少三样物体的周长。(记录员要记好摸的方法)

4、说一说:(小组汇报)怎样找周长最快,最好?

5、描一描:(独立完成)用红笔描出四个图形的周长。

反思】:怎样找一个物体的周长?

类比题】:用毛线把图形的周长围起来,然后量出它们的周长长度。

反思】:围毛线时要注意什么?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中找四种不规则物体,然后量出它们的周长,到老师这汇报,比一比哪个组最准确。

五、反思总结。

1、这节课有趣吗?为什么?

2、你能说出你家中各种物体的周长在哪了吗?

教学内容:长方形的周长(课本42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际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感受数学在生活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长方形模型、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长方形图纸、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漂亮的图纸,想看吗?这张图纸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的长边叫什么?短边叫什么?

2、什么叫周长?谁能指一指这张图纸的周长?想知道这张图纸的周长是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学习标杆题的过程中明确)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题:计算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学习要求:观察老师发给你们每个同学的**:

1、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这张**的周长?

2、算一算**的周长是多少?

3、说一说: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比一比:哪种方法计算的快?

反思】: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类比题】: 用两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反思】: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课本42页“做一做题。

五、反思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怎么学会的?

教学内容:正方形的周长(课本第p.43.例。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并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习目标:掌握并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黑板、直尺、钉子板、绳子、纸质正方形。

2、学具准备:直尺、绳子、纸质正方形。

3、预习要求:仔细阅读课本p.43.例。3.。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什么是周长?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并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题:课本p.43.例。3

学习要求:1、比一比:出示纸质正方形,指出它的周长是哪些部分。

2、想一想:求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是什么?条件要怎么获得?

3、做一做:用直尺测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多少?

4、算一算:请自由计算正方形纸片的周长。

5、汇报交流:把你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师板书,集体评定。

6、自学课本例3。比较后选出你喜欢的方法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归纳总结板书公式)

学后反思】反思知识点:正方形的周长=边×4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43页“做一做”。

练后反思】在求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必须先测量出它的边长是多少?才能计算)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计算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试写出来。

2、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做一做”第。

一、二题 。

五)、反思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知识?先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2、知识点: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运用。

3、易错点:求正方形周长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沿边沿测量)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的认识(49—50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思考理解除法的意义,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将表内除法列竖式计算。

学习目标:1、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含义。

2、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将表内除法列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揭题

口算。4×3= 5×6= 9×7= 5×2= 8×3=

二)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含义。

2、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题:课本50页例1

学习要求:看课本50页例1,完成下面问题:

1、从图上你获得什么信息。

2、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3、同桌合作列竖式再互相介绍竖式的写法。

4、和同桌说说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后反思]除法竖式中每步的意思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类比训练]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练后反思]列除法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列竖式计算: 18÷6 21÷3 56÷7 72÷9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教室里共有24套桌椅,摆了4列,平均每列摆几套?

2)糕点师要把54块月饼装进包装盒,,每盒装6块,可以装几盒?

五、反思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关键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3、易错点:商的对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加法的验算 课本27页例1 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 交流 验证等学习方法,理解验算的意义,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2 通过实际运用,能准确进行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 合作 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目标 通过合作 交流等学习方法,理解验算的意义,掌握加法的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本52页例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操作 讨论 概括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 通过 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 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 操作 讨论 概括等数学活动,进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9章 数学广角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