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小教练——统计。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
第一学段在每一册教材里都安排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册数。
教学内容。一上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
一下一格代表一个的条形图(无箭头,有单位如(人)),用符号记录(如画符号、对。
勾、画正字等)、收集、整理数据,简单的统计表。
二上简单的分类统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二下分段统计。
三上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下出现标准的条形图,有标题、箭头、各项目等,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
据的平均数。
本单元是今后继续学习平均数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的价值。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教材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
打篮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本单元信息窗选取了以学校篮球队比赛中场换人为素材,为平均数的意义、求法、作用提供了现实的背景;同时在自主练习中,也选择了一些现实的素材,这样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平均数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学习的必要性。
在教材的信息窗中,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改换谁上场呢?”这一问题,感觉到利用求总分的方法不合理。
四、信息窗解读。
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的场景。蓝队需要换人,教材利用**的形式呈现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通过教练提出:“改换谁上场呢?”引出对平均数的学习。
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量,本单元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教学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
平均数的概念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3个,这个“3个”是每个小朋友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5个小朋友一共有15个苹果,平均每人有3个,这个“3个”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3个。
又如一个班的同学们的平均身高、火车的平均速度等。
为什么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说明了什么?这些都是例题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例题的编写线索。
五、教学建议及注意事项。
1、结合问题引发讨论,引入平均数。
例题“改换谁上场呢?”这一问题,通过比总分,不合理,怎么办?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应比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
虽然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个新概念,但由于学生有“平均分”为基础,又在现实情境之中,他们是能够接受的。怎样计算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可以在条形图上移多补少,使每场的得分同样多;也可以把每场的得分合起来平均分。
无论哪种方法,都能清楚地体现了平均数的意义——在7号队员3场得分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重新分配,让每场得分都相同。学生在探索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中,领会了平均数的意义。求得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11分后,继续求得8号队员每场得分10分,这时7号队员每场得分多些就很清楚了。
在这道题里,学生学到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到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状况,体会到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量的作用。
2、问题情境要浓,认知冲突要强烈。
充分利用“打篮球”这个学生喜欢的运动和“改换谁上场呢?”这个学生喜欢的问题,迅速形成欲求不能,欲罢不甘的矛盾状态,在原有的方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心理氛围中进入“分别求出7号、8号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3、让学生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当学生分别求出7号、8号队员平均每场得的分后,不要急于讨论或讲解“平均每场的得分”的含义,因为还不具备理解平均数意义的条件。要先让学生去求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
得分,无论他们采取哪种方法(在图上移多补少或先加后除计算),都能体会到是原来每场得分不同变成每场得分相同,而且得分总数不变,这就是平均数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是讲给学生听的,是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的。所以,教学平均数的意义的理想时机是求得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以后,让学生讲方法,悟体会。
4、重点关键处设疑,引发讨论,加深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充分利用“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引发讨论,7号队员的呢?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不是一个数据的水平。
有时可能恰好和某一数据相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等的,它是一个统计量,是一个“虚拟”的数。
5、不要给出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
要重点放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加上应用,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建立求平均数的模型,但无须死记硬背。
6、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平均数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实际上在考虑换人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每场得分只是一个方面。
六、关于自主练习。
第8题是一道用平均数解决现实问题的练习。练习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妞妞的身高和体重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学生有可能将每年增加的数量求出来,相加之后除以6,还有可能直接用6岁的体重减去出生时的体重,用所得的差除以6。教师要进行合理地评价,让学生明确哪种方法更简便。
要注意是除以6还是7?
人教教材中类似的题目是:利用线路图提供信息:第一天走了一段是75米,第二天走了两段分别是25米、35米,第三天走了一段是81米,求平均每天走的米数,是除以3还是4?(三下第45页)
第9题是一道课外实践活动的题目,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图中的小资料,引发学生想了解自己单脚站立时间的欲望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实验统计,求出小组内平均每人站立的时间,并与其它小组进行比较。
课外实践”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时,先要准备好活动所用的温度计与器材,再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可分小组活动,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了解温度变化规律。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七单元小教练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七单元小教练。一 素材解读 1 情境图 学生喜欢并且是较为熟悉的情景 情境图呈现了小朋友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情形。运动场上的情况 从画面来看,似乎蓝队要比红队糟糕 从进攻与防守情况来看,似乎红队要比蓝队更为积极 从体力来看,似乎蓝队队员有些体力不支,11号运动员似乎正在望场...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商中间 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 9页。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图中呈现的是小记者在果蔬会期间到果品加工厂采...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小超市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一单元小超市。教学内容 小超市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 我学会了吗?1 交流 同学们逛过超市吧?通常会买些什么?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2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食品?重多少?多少个水果大约重1千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