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求知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与其他需要。
6、 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成的一切活动。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志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放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则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被抑制。
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刺激物的特点。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
注意的特征:
1、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 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3、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詹姆斯---兰格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认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即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直觉。
巴甫洛夫的理论。
巴甫洛夫的情绪理论是动力定型理论。主要内容: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可以建立、维持和破坏各种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这在主观上就构成我们各种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人们的情绪行为进行长远控制。
人格的界说:
心理学**人格,和**感知、记忆、思维、情绪、智力等心理现象一样,也是认识人类的一种研究活动。只是人格心理学是将完整的人作为研究对象,不仅仅是研究人的某一种心理或行为。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界定包含以下五层含义:1、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2、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3、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4、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5、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的区分:
1、首要特质是指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2、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3、次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映倾向。
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
卡特尔是一位重要的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可能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根源特质则是内在的、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是那些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精神分析理论:
本能与压抑:
本能与压抑:弗洛伊德早起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自我本能是回避危险,使自我不受伤害得本能。
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统称为生本能。生本能使人倾向于爱和建设,死本能使人倾向于恨和破坏。死本能表现于外,使人去破坏、攻击、侵略、战争;向外表现受挫折,就可能退回到自我内部称为一种针对自我的力量,使人自虐甚至自杀。
防卫机制:1、压抑指力比多冲动被排除到意识之外,进入到意识之中。2、退行就是以儿童的方式行动,从而避免**角色所导致的焦虑。
3、合理化或文饰作用就是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取代个人内心的镇里有,所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4、投射就是将自己的内心的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加载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冲动。5、反向作用就是以与真实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
6、转移就是将某对象的强烈感情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7、升华就是将本能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表现出来。
人格的内在冲突: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1、本我;2、自我;3、超我;
本我不止善恶、好坏,不惯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所以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
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同时自我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
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人格的发展与健康:
弗洛伊德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五个阶段:
1、 口唇期(0-1岁)婴儿欲望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
2、 **期(1-3岁)这是父母要求孩子定时大小便,另一方面本能又要求及时排泄以获得快感。yuyu要求控制而儿童也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这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时**括约肌的伸缩。如果父母的管制过严,导致人格发展的固着,就形成**性格,表吸纳为过于守秩序,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心强等。
3、 性器期(3-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甚至偷看异性同伴或异性父母的性器官,而却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性父母产生嫉恨,就是恋母/恋父情节。
4、 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的感情转向外部的环境,转向学习和游戏,更多地与同性同伴相处,因此性心理的发展处于潜伏期。
5、 两性期(青春期以后)性需求朝向年龄接近的异性,并希望与其建立两性关系,性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人格也趋向成熟。
行为主义:环境塑造人,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而不是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遗传特征。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相信人生来是一块白板,除了那些生来就有生理缺陷的人,绝大多数人生来并没有什么区别。
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建立的关键。 强化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条件。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负强化是只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惩罚: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降低的条件。正惩罚就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出席那的概率减少;负惩罚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在发展的进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而其中最主要的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正常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正常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素质。遗传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
环境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须得自然环境,二、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环境和教育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一、 胎内环境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子宫是影响个人成长的最早的环境,又称为胎内环境。几个主要的胎内环境因素:
1) 母亲的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2) 母亲服药,药物对成长中的胚胎或胎儿会由潜在的影响,其作用的大小往往视使用的剂量、时间、次数及药物本身的性质而定。药物作用于胎儿的方式:1、透过胎盘,对胎儿和母亲产生同样的效果;2、药物改变了母亲的生理状况,从而改变了子宫内的环境。
一般妊娠7个月后,胎儿发育已较为完善,药物对他们的作用已大大降低。
3) 母亲的情绪,母亲所受到的短暂的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母亲在受到精神的嫉妒刺激或长时间刺激时,一方面作用于大脑,并传递到下丘脑使母亲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使母亲释放出一种叫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同样使胎儿体内发生化学变化,并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使胎儿产生与母亲类似的情绪反应。
早起经验的作用:
研究者认为,与成长于正常家庭环境的孩子系那个比,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往往既缺乏人之与社会性刺激,也缺乏应答性的反应,因而造成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缺陷,并且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敏化效应是指以前经常遇到的压力和逆境,会使个体在今后面临类似消极经历时产生更为脆弱的感受。
钢化效应是指先前的压力和逆境使个体对今后类似消极经历的耐受性提高,从而更能成功应对。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斯卡尔等提出了一种解释遗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基本观点是:个体的遗传类型将影响其对环境的选择和经验。
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年龄的发展而变化,并具体体现为三种形式。1、被动式影响,是指由儿童的父母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环境。2、唤起式影响,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
3、主动式影响,是指主题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因素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展的系那是水平。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教师招考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 对心理学最早的著作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中国 管子 内业篇 2 以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学派。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学派。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以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派。以奥地利心理学家...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
2013年天津市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1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0分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2.阶段的...
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01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0分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2.阶段的儿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