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发布 2022-10-18 22:57:28 阅读 7631

第一章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的英文名称psychology来自古希腊文psyche(心灵、灵魂)和logos(理论、学问)两个词源,意即心灵或灵魂的理论、学问。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学标识符号“ψ”就是希腊文“心理学”一词的第一个字母。

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注意到了动物和人的心灵现象。今天的科学证明了从单细胞动物到人,都有着进化程度不同的心理活动,于是,心理学的学科大家庭中就有了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科学家在研究动物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促进了对人的心理的**,以致在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的异、同中发现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今天,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分支众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人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由这些方法所取得的知识,以及在一些主要人类实践领域内对这些方法与知识的运用。

本章作为本书开篇,主要介绍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内涵、外延以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要点:1、心理学的对象、目的任务;

2、心理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线索与主要学派观点;

4、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第一节人类生活质量与科学心理学。

从古代人“修身养性”到近现代的职业咨询、心理健康运动以及人类潜能开发与知识创新运动,心理学思想与现代心理学理论技术为人类文明进步以及人类生活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人类文明进步中对“人” 、心”的探索。

有一定记载可考的人类文明经历了五千年。这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

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历史。在文化繁荣、思想鼎盛的古希腊时代(公元前7世纪到前5世纪),哲学家从研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开始,逐渐转向认识人类自身,从**“自然是什么”转到“人类是什么”。从此,拉开了研究人类心理与人类行为的序幕。

此前,中国的哲人也开始了对“天人关系”的研究,对“心”的探索。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的论题除了从总体上讨论人性“善” 、恶”的价值取向外,主要集中在人性本质的四个重要命题上面:

1)身心关系问题,身心一元论(唯心对唯物)与二元论(心身交感对心身平行)之争;

2)天性与教养问题,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主体活动论之争;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精神决定论与物质决定论之争,意志自由、意志不自由、意志相对自由、现代自由选择与责任之争;

4)知识**问题,理性主义(天赋观念)与经验主义之争。

这四个问题是人类长期探索,各家自抒己见,不断深入但从无定论的问题,因而,成为遗留至今,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人类经典问题,激励人类一代又一代去探索、去发现,以期更科学、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能与限制,克服对宇宙、自然、社会、组织、生命的偏见,克服文化观念中的认识障碍,以求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人类文明进步的事实业已证明,人类文明正是在提高对自身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在发现与利用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中,发明新的方法与技术,又运用这些新方法与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于是,人类文明就在认识自己和认识自然的螺旋式提升中进步、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在认识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证明,人类没有对自身认识的提高,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健康与幸福,就不可能有人类生活质量的根本提高。

二、 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一)心理学的对象。

正如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理现象一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据此,我们可以给心理学下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

所谓心理学,即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作为认识对象的心理现象,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层次: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心理现象和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心理现象是指每一天都在发生、每一个人都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行为现象;而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则是在日常心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推论等加工过程、与一定研究方法联系、更具典型性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沿革。

人的心理现象是最复杂的现象。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现存研究方法的限制和研究者兴趣的差异, 具体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心理最先叫做心灵。最早对心灵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是中国的孔子(551-479, b. c.

)和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 c.),他们认为心灵是寄居在身体里的一种实体,是灵魂的作用。

由于灵魂的研究只能采用哲学思辨的方法从总体上进行阐述,因此,较古老的心理现象研究就叫做哲学心理学或灵魂心理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心理学研究尽量把握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并通过内省、自我观察等方法记述个体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即意识经验。这种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称作意识心理学。

二十世纪,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摒弃对主观经验的分析,而用定量方法研究能直接观察、直接测量的行为最基本单位(反射、反应),即狭义上的行为。从此,意识就不再是心理学唯一的研究对象,狭义行为(排除意识的行为)成了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

在上述心理学研究对象演变的同时及其以后,大多数心理学家发现:不承认支配行为的内在条件,不承认意识,是无法全面把握人心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并更好地为人的实践目的服务的。于是,心理学的对象又转移到既有意识又有行为的整体性反应上来。

这种整体性的心理反应叫做人格(英文叫personality)。于是,人格便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对人格的研究,在不同心理学家那里,又有不同的具体对象:有的研究人格的深层动力结构、有的研究较表层的行为模式,有的研究人格发展的内在目的性,等等,形成了视点和方法各不相同的理论流派。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 :

图1—1 心理学研究对象沿革。

、心理现象的分析水平。

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自然中最复杂的现象。在人的精神活动背后,有神经系统的物质活动作为基础,因此,全面探索人的心理现象,涉及从微观的生理活动到宏观的社会文化活动多个层面。不同研究兴趣的心理学家、生命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选择其中一两个或有限几个水平上的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分析水平可分为如下8个层次:

社会文化水平 (宏观社会环境作用) 社会心理学。

团体水平 (中、微观社会环境因素)

个体水平 (心理过程、个性差异) 普通心理学。

器官水平 (脑的整体活动)

亚器官水平(脑的局部分工生理心理学。

组织水平 (神经系统运作)

细胞水平 (神经细胞活动)

大分子水平(核糖核酸活动)

社会文化水平上的分析涉及社会文化环境与人的心理的相互作用;团体水平涉及中微观社会环境、小团体情景中人际交往、人际互动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社会文化水平与团体水平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分析层面,社会心理学也涉及个体水平上的分析,特别是人格与个性差异的分析。

个体水平上的心理现象是普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个体心理的一般规律和个体心理差异的机制为目的。

器官水平上的分析对象主要是脑的整体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亚器官水平分析脑的局部分工及其活动规律;组织水平分析神经系统、神经核团的结构、功能、活动规律;细胞水平分析神经细胞(神经元)的生物化学、生物电反应及传递、传导过程;大分子水平分析神经细胞中核糖核酸分子的信息处理过程。从器官水平下到大分子水平,是心理学研究的微观方向,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领域,需要精密的仪器和严格的实验室条件。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为揭示心理活动的奥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方法。

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影响到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其它实践领域, 如,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神经元核糖核酸大分子,其无比强大的信息储存、处理能力与灵巧的活动方式,启发了计算机科学家对生物电子计算机的构想和发明。近年来,有好几位工作在这个领域中的科学家获诺贝尔奖。

3、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生理心理被心理学界看成是心理学大厦的三个支柱学科、基础学科。其中,具有“概论”、“导论”、“入门”性质的普通心理学又是最基本的学科。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共同方向──一般心理过程,以及差异方面──个性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经过心理学家们的多年努力,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容框架体系:

认识过程: (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心理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

个性心理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共性的方面,个性心理是不同人心理过程综合反应的个性、差异性方面。普通心理学从心理的共性、个性两个方面出发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这两个方面来反映心理的概貌,是科学、全面的。

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的伴随状态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虽然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其指向或集中的程度、稳定性程度、转移和分配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效能。认识过程的五个环节中,感觉、知觉是初始环节,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记忆是初步加工和储存感知经验的中间环节,是认识活动从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桥梁;思维和想象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通过判断感知信息、提取利用记忆中储存的经验以理解事物、寻求事物的规律与内在联系,来解决问题,来创造新事物。

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能动的:感官对适宜激刺的选择(如,视觉的适宜刺激是380─780毫微米电磁波),感觉的相互作用(如,感觉对比:吃糖后吃橘子,橘子分外酸);知觉的整体性、相对性、理解性、恒常性;记忆过程对感知经验的内部分类和改造、加工;思维过程的分析综合、概括──具体化、推理、解决问题;想象过程的粘合、夸张、典型化。

各环节都存在着人的神经结构、知识经验和主观心向对心理活动对象的选择和改造。特别是思维和想象过程,其反映的间接性、抽象性和创新性使它们最具能动性。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3篇。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3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因为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欢迎阅读。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篇1 20世纪,很多的科技产品已成功问世,21世纪,科技产品...

社会生活有规则教学反思

社会生活有规则 教学反思。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教程教学得失几方面进行反思。一 教材分析 社会生活有规则 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科书展示了学生学习 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 并配以文字说明,通过列举事例,引导他们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帮助他们对...

“社会生活”类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社会生活 类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作者 高中生 高考指导 2009年第07期。山寨现象,众说纷纭。山寨 一词,出自粤语,原指那些没有牌照 难入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和小作坊。随着 山寨手机 大规模地 攻城略地 山寨 这个有些江湖气的词汇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不过。如今提到 山寨 一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 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