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王振宇主编)(第二版)
考点9 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知识点1:了解心理学的含义和心理现象;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或者概括地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动力,抑制过程具有调控作用。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2. 心理的基本特征:大脑是人的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表现在:人脑对现实的反应,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现实的反应;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身上不是一张纸,大脑保存着人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基本行为模式。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和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科学,分成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幼儿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分支。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岁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心理学幼儿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胚胎期(受孕---出生前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婴儿期(1个月---1岁 )、幼儿早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岁)。
知识点2:掌握幼儿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3-6岁幼儿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有两点:一是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二是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实证研究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分成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种。
具体分为观察法(实证研究最基本方法)、调查法(分成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作品分析法四种)、实验法等三种。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和方法。调查法式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4.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一是认识教育对象,形成科学儿童观( 1)幼儿心理学位幼儿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2)幼儿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有助于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的先进理念,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诊断和**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3)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二是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5.科学的儿童观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的,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儿童一代的期待为引导的一种关于儿童的观点和看法。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2024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
考点10 幼儿认知的发展。
知识点1:掌握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趋势,包括幼儿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发展特点;
1.认知是指人的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知识是认识过程的结果。认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具体过程。
2.感觉是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知觉是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感觉器官的发展顺序:肤觉——前庭——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3.婴幼儿的肤觉是一组复杂的器官,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敏感。
前庭觉是淋巴液的晃动能引起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从胚胎发育的第三周前庭觉就开始发挥作用。旋转是发展前庭器官的最有效的方法。
出生后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它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6个月以后的胎儿就能接受嗅觉刺激;4个月的胎儿就开始接受味觉刺激。20周的胎儿就已经具备听觉能力。
听觉在14—19岁达到最好水平。眼睛是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重要、最主动的感觉器官。人所活动的信息中70%-75%的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出生2个月后视觉集中现象更加明显;2岁左右,幼儿的视敏度接近**;幼儿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先认识颜色,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4岁左右,能将红黄蓝绿等基本色与其名词联系起来,5—7岁的幼儿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视知觉有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等功能。
形状知觉是以视觉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深度知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离的感知(视觉悬崖实验)。方位知觉发展中,3岁辨上下,4岁辨前后,5岁以自身我中心辨左右,6—7岁是掌握左右最快的发展阶段,7—9岁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
习惯化是幼儿早期主动处理刺激信息的表现。
4.多通道感知:感知觉并不是相互孤独的活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典型的表现就是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这说明在实际心理活动过程中,感知觉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其中夸通道感知是促进儿童自我效能感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感觉轰炸是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抑制不良的情形。
5.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在集中注意时,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通常表现在:
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停止;生理运动变化。注意分成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越大,整个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发展。幼儿注意发展的策略。
1设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2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3明确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发展有意注意;4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所发展。
6.记忆是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
其中信息的保存和加工就是识记,而信息的提取包括再认和回忆。按有没有目的和意志努力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按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0.25秒-2秒)、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和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
瞬时记忆的特点是瞬间能存储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几乎都被存储,且保存的时间很短。
7.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大约一岁半以后,儿童的记忆具备了新的特点:
1儿童再现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2出生后的三年,儿童的记忆基本上是无意记忆。3~6岁儿童记忆的特点: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材料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41.
8%,1小时后遗忘增加到55.8%,1天后遗忘达66.3%,2天达72.
2%。自传体记忆是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自传体记忆的水平与语言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9.无意识记是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需要特定的识记方法,不需要特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无意识记是幼儿的主要记忆形式。
引起无意识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主要是材料必须直观、鲜明、生动;内部因素与幼儿的兴趣、情绪状态、态度有关,也与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活动方式有关。其中,幼儿的情绪是影响无意识记的关键。
无意识记的本质是一种理解的记忆。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0.有意识记是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的识记方法、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到小学中年级,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占据主导地位。
影响有意识记的效果,受活动动机和活动性质制约。记忆按识记方式分成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指在不理解内容的情况下主要利用复述完成的识记。
幼儿的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记忆活动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记忆恢复现象是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学习时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这一现象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一致,是幼儿的一条特殊的遗忘曲线。
幼儿记忆策略的发展包括视觉复述策略(幼儿常使用的最简单策略)、特殊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11.儿童再认与回忆的特点:一是幼儿具有较强的再认能力,而且再认的能力比回忆的能力强。
二是幼儿的回忆能力受活动性质影响。三是具有首因效应与近应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1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组织性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幼儿最早出现的是直觉行动思维,最典型的是具体形象思维,出现最晚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13.表征是儿童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结果。幼儿的表征不仅表现对物体的表征方面。
还表现在对模型、空间关系、手势和事件过程中。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以一类事物的底层相似性为基础所做的心理分类。
儿童对一些不同事物,表征出某些重要的相同的方面。形成概念的因素:首先,知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
其次,儿童头脑中范畴类型也是分类获得概念的重要因素。
14.问题解决指利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使个人从初始状态的情境达到目标状态的情境的过程。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特征:
1)目的性。2)操作序列。3)认知操作。
儿童解决问题,最根本的策略就是进行推理。推理是根据已有信息引出新信息的加工过程。按逻辑学的分类,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幼儿经常使用的推理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5.幼儿最初掌握的多是具体的实物概念。幼儿数概念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
口头数数、给物数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其中,2~3 岁是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关键年龄。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关键年龄。
16.根据产生想象时的目的意图可将想象划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创造想象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形象新颖且开创性。幻想属于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是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幼儿期主要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17.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2、想象具有超前认识的作用。
3、想象具有满足需要的作用。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想象发展的特点):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想象发展。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发展到合乎现实的想象。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1、想象依赖于**的语言描述;2 、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3 、实际行动是幼儿想象的必要条件。创造想象主要特点:
(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这种最初级的创造,严格说来,还只是创造想象的萌芽或雏形;(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与原型只是稍有不同,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模仿;(3)想象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幼儿创造力主要特点:(1)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3)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4)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
心理学 记忆
一 名词解释。1 记忆 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 保持 再现。2 记忆表象 感知过的事物不再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3 遗忘 识记过的内容不能牢固保存,无法再认与重现,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4 识记 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 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5 保持 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
记忆心理学
内容概述。记忆 memory 这个曾经被披上神秘色彩的心理现象,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也引起了几乎全人类的关注。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假如我们对以往的经验无法保持任何记忆的话,我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完全要靠记忆才能顺利进行。万物中只有人类具有...
广告心理学 记忆
广告是以说服的形式,让消费者自觉自愿地购买商品。说服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时一次性的说服不能使消费者产生欲望,要经过反复说服。说服者事先还要对消费者购买商品前后的一些心理活动有所了解,例如,自尊 求实 求新 求美 求廉 求乐 求荣 求速 求情 求名等心理。有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几个心理活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