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 测梦仪

发布 2022-10-18 11:33:28 阅读 8721

摘要:日本动漫《机器猫》中有一个仪器,能把梦发送到电视上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仪器并不存在,但是,用仪器的生理学方法对梦做研究,还是可以的。

人们通过这种方法,使得梦不再那么神秘莫测。而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对梦的内容也可以做出一定的分析。“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对梦有更深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了解自我。

因此,本文将从梦的生理机制和梦的内容隐义两个方面浅做**。

关键字:梦,睡眠,意识。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而人们对梦进行生理研究的开始,是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

202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柯立特曼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阿赛斯基正观察一些婴儿睡眠时的脑电图。阿赛斯基是个很细心的人,他发现,每当脑电波出现快波时,婴儿的眼球就会快速运动,仿佛闭着眼睛在看什么东西。

这是怎么回事?柯立特漫教授和阿赛斯基猜想这或许和做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们把一些成年人带到实验室里,在他们头上接上电极,然后让他们睡觉。

当脑电波出现快波时,他们的眼球也开始快速转动。这时,柯立曼特和阿赛斯基连忙唤醒他们,问他们是否做梦,而这些人也都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而当没有快速眼动的时候,被叫醒的人大多数都说自己不是正在做梦。

自此,人们发现,一夜的睡眠过程中是两种睡眠的交替,在较短的快波睡眠后,是时间较长的慢波睡眠,然后又是快波睡眠,如此循环。快波睡眠是人做梦的时期,我们由睡眠过程的脑电图发现,一个人每夜一般会做5-6个梦,前半夜的梦较短,后半夜的梦较长。整夜共有1-2个小时的时间是在做梦。

由于每个人正常睡眠时间都超过一个快慢睡眠循环的时间,由此人们知道,每个人每晚都要做梦。有些人自称自己是无梦者,不是因为他没有做梦,而是因为他醒来后把夜里的梦忘记了。而同时,心理学家阿德勒“理智的人不做梦”这个观点也被证明是错误的。

经过后来研究发现,慢波睡眠也会做梦。不过,慢波睡眠期的梦不像一般的梦那样由形象构成,也不是像一般的梦那么生动富有象征性。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大多数的梦游和梦话都是出现在慢波睡眠期。

在了解了梦的大致情况后,人们对梦的成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24年hobson与mccarley提出“活化-合成”理论:脑干中的桥脑即使在睡眠中也会不断发出讯号(pgo波),这些讯号刺激、活化了脑的意识部份,使它合成一段有意义的梦。

但后来solms发现脑干受伤的病人仍旧有梦,而顶叶(负责躯体感觉与感觉整合的颅顶皮质)受伤的病人则没有梦,或许脑干只与rem梦有关,顶叶与rem梦和nrem梦都有关。

jie zhang在2024年提出“连续活化”理论:睡眠的功用之一是把临时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处理无意识的“程序性记忆”,而非动眼(nrem)阶段处理有意识的“陈述性记忆”。在rem阶段,脑的无意识部份正在处理程序性记忆,而有意识部份的活动则因感觉被切断而降至最低,此时自记忆库流出的资讯脉冲会活化有意识部份而使它借由联想编织出一段梦。

而当另一脉冲到达时,则又编出另一段梦,梦境乃突然改变。

目前,学术界对梦的成因与目的仍无准确的定论,普遍看法是:梦是脑在作资讯处理与巩固长期记忆时所释出的一些神经脉冲,被意识脑解读成光怪陆离的视、听觉所造成的。

虽然没有对梦的形成做出准确定义,但人们已经对做梦的过程做出了研究。人们发现,人在睡眠期,主神经系统进入休眠时刻,而大脑记忆细胞中的所有信息是处于在非调用随机传递工作状态,也是大脑对信息输出的非控制过程。此时,记忆细胞中的部分信息就会无序的传递到大脑非休眠神经区进行加工处理并形成时空镜像组合。

大脑在产生虚拟时空镜像梦幻后,再将梦幻信息存入记忆神经系统并形成最高级别输出的强刺激信息,以促使人在苏醒后首先产生梦幻回忆。另外,梦幻中的强刺激信息可唤醒大脑休眠神经系统使人尽快从梦中醒来,同时,也可对脏腑器官产生病理性刺激。但这整个过程主要是建立在所有记忆细胞中具有深刻记忆信息的优先级别自由传送基础上的。

当人在非睡眠期时,大脑所记忆的全部信息是受控于脑神经系统控制的,也是大脑对记忆信息实施有序的调用以构建日常的思维联想。

在了解了梦的成因与过程后,人们开始对梦的作用产生了兴趣。做梦会有什么作用呢?在这一点上,学术界也是没有研究透彻的,我在了解了一些资料后,做出了目前得出的大致结论。

科学家用药物或其他技术抑制快波睡眠,发现被试者的注意、学习记忆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同时,情绪会变得焦虑、愤怒,并造成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下降。由此可知,梦对改善学习、记忆、情绪和社会能力可能有作用。

还有一些研究也发现,快波睡眠和梦可能与新信息的编码有关。一些没有见到过的新形象在梦里得到“复习”和“整理”,然后存入长时记忆库中去。根据这种假说,我们可以推断,婴儿每天见到的新东西多,所以就做的梦就多,老年人难得会见到什么新东西,因此做的梦就少了。

而实际上,研究结果显示,婴儿快波睡眠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也确实远大于老年人。实验也发现,在环境丰富的条件下饲养的大白鼠快波睡眠的总时间和百分比都比其他大白鼠更长更多。由此提示,至少“复习整理新形象和新知识”是梦的作用之一。

由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脑电波测量是研究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指示出人是否在做梦。但是脑电波却不能说明梦和睡眠的生理机制,更无法告诉我们梦是什么。关于梦的生理机制,我们已经做出大致的讨论概括,接下来主要**梦的内容。

弗洛伊德曾说过:“梦的科学理论一点也帮不了梦的解释。因为,、根据这些理论,梦根本就不是一种心理活动,只是一种肉体的运作,透过符号以呈现于感官的成品。

外行的意见一直是与此相反的。它们强调梦的动作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可是它们虽认为梦是不可理解的,是荒谬的,但却仍无法鼓足勇气地否认梦是有任何意义的。

由本能的推断,我们可以说,梦一定有某种意义的,即使那是一种晦涩的“隐意”用以取代某种思想的过程。因此我们只要能正确地找出此‘取代物’,即可正确地找出梦的‘隐意’。”

作为在世界上最为人们接受的梦境理论的提出者,弗洛伊德认为“梦都是‘愿望的满足’”,他指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这就是著名的“潜意识理论”,而梦的存在则反映了人们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对于梦的**,他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动,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

二是它也许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三是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它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第一种愿望起于潜意识;第二种愿望从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去;第三种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统。在这三种**之外,他强调“要加上第四个愿望的起源,就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

他的梦的理论一开始便围绕着潜意识问题,将梦分为“显意”和“隐意”,借着梦者的联想以及释梦者对“象征”的解释,以白天发生的事件为契机,进而追溯到童年的能欲望。显梦是梦的表面情节,其内容可以回忆起来;隐梦则是要通过显梦表现的能欲望。隐梦转换成显梦有赖于梦的运作机制。

这一章篇幅最长,着重介绍了梦的凝缩作用,梦的转移作用,梦的表现方法,梦材料的表现力,梦的象征,梦中的感情和梦中的理智活动,以及一些荒谬的梦、算术及演说的梦等等。

通过对梦内容场景的分析,以及对梦中各种“取代物”、“象征”隐意上的联想,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我,从而改善自我。

经过上文关于梦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对梦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只要我们坚持研究,不懈努力,梦终究会揭开它那层神秘的面纱,将最真实的我们呈现出来。

2、 sigmund freu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梦的解析》)

3、 jayne gackenbach,朱恩伶译,《梦的指南:解析奥妙的清明之梦》

生理心理学教案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

生理心理学教案。教材 生理心理学 授课对象 08级心理本科。授课时间 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师 生理心理学。教材李新旺生理心理学。参考教材。匡培梓,生理心理学。邵郊,生理心理学。沈政,生理心理学。杨雄里,脑科学的现代进展。主编,沈政等译,认知神经科学。phillip 著,胡佩诚等译,健康...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事件相关电位 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 从头颅表面记录的大脑的电位变化。按潜伏期分类 早成分 10毫秒之内出现的5个波为早成分中成分 10 50毫秒之间的5个波晚成分 50 500毫秒之间的一组波。dti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研究...

生理心理学

1.注意的神经网络的组成和作用 头悬梁,锥刺股 警觉网络 上行na 去甲肾上腺素 系统。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参与选择性注意。上行da 多巴胺 系统。行为激活,将动机转化为动作。上行5 ht 5 羟色胺 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上行胆碱能系统。提高信噪比,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