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纲

发布 2022-10-17 08:42:28 阅读 7679

d感受性的发展;

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感知规律在教育中:有利于观察力的培养,提高社会知觉的能力。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a物体知觉:空间知觉(也称空间感)、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b社会知觉:他人知觉(1.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例:一坏百坏,一无是处】3.刻板印象【例:东北人身材高大,豪爽直率】4.近因效应)、

自我知觉(以人为镜,剖析自己,自我反思)、人际知觉;

c错觉(歪曲的知觉)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

4、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记忆术:直观形象记忆法,隔绝记忆法,特征记忆,谐音记忆,比较记忆,重点记忆自编提纲记忆,图表记忆。

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复习的策略: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边复习边思考。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和读书笔记;

5、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人脑以其它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概括性: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联系的反映;

思维的分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

二、比较和分类。

三、抽象和概括。

四、具体化;

想象的种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分为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其极端形式是梦。

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有意想象根据其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可分)

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语言描绘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幻想: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的想象。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p62-63

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是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6、情感与情绪的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2)情绪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区别 (1)需要及所属不同,(2)产生时间不同。

(3)稳定性不同 ,(4)表现方式不同。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紧张度)

情绪的种类心境: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个体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个人根据所掌握的美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

7、意志的基本特征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动机斗争的类型。

一)从形式上划分1.接近——接近型动机斗争(双趋式冲突)

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

2.回避——回避型动机斗争(双避式冲突)

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时时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趋避式冲突)

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4.多重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多重趋避式冲突)

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二)从内容上划分1.非原则性动机斗争:即不与社会道德准则相矛盾,仅属于个人爱好、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动机斗争。

2.原则性动机斗争:凡是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准则相矛盾的动机斗争。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自觉调节行动的品质(与其相反:受暗示性、独断性)

果断性: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适时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品质

自制性: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品质。

坚持性:一个人在执行决定时,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

8、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环境、内容、方法、语言。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力分散。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3一正面表扬为主,4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6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10、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认知、操作、社交能力,3模仿和创造能力。

能力测验简介:1一般能力测验: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2特殊能力测量和创造力测量3学生能力的判断。

能力的个别差异: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1超常儿童2智力落后儿童。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三、能力的类型差异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和教育,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11、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胆汁质:强而不平衡型。兴奋型,(不可遏制型),冲动、自制力差,直。

多血质: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灵活型),活。

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不灵活型),稳、慢。

抑郁质:弱而不平衡型。弱型,(抑制型)慢、柔。

气质和性格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气质会影响个体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个体行为中表现出的气质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当成性格的特点。

二、区别: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而性格则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与个性的联系:性格是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个体的整个个性特征中处于重要地位。

区别:个性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性格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社会文化,主观因素。

12、心理健康的标准:对自己有信心,对学校生活有兴趣,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心理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 教学大纲。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语文教育 数学教育和英语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班 四年级三年制高专班 一年级。授课学时 总课时 72 周课时 2 一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普通心理学 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的未来教师而开...

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一 心理学的概念。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 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客观性 准确性 可检验性。二 心理学的分支。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

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一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思考 行为和心理有没有联系?解析 行为是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使我们可能 其内部心理活动 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二 人的心理现象的内容和结构。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