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学》试题(a)
解释概念题。
1、心理 2、知觉理解性 3、短时记忆 4、创造思维 5、性格。
单项选择题。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789 b.1897 c.1879 d.1987
第一位科学心理学家是: a.费洛依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马斯洛。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需要 b求知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安全。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a抽象思维 b创造力 c观察力 d创造想象力。
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a提出问题 b提出假设 c检验假设d 分析问题。
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某人稳重踏实,勤奋刻苦,做事认知细致,他(她)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a 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型 d胆汁型。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a理解性 b规律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 9土2 b 8土2 c7土2 d6土2
最多反映人的本质特性的个性心理特性是:a需要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判断。时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遗忘就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回忆。(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性格俗称为性情、脾气。(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正比关系。(
简述题。简述影响识记的因素。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意志的品质有哪些?
绝对个性心理的结构。
论述题。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举例说明,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学》考试题(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
2.人的心理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和---两大方面。
3.心理是---的反映是心理的器官。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5.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理解性和。
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
7.情绪总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需要相联系。
8.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最稳定的部分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心理 2.错觉 3.创造想象 4.心境 5.气质。
三、绘图题(12分)
绘图说明并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4.简述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5.举例说明心理冲突的类型。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举例分析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2 .谈谈自己学习心理学的最深体会。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公共心理学课程试题(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以---为标志。
2.心理过程可分为---和---
3.心理学把人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称为---
4.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和。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长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
6.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和构成的。
7.体液说把人的典型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心理 2.实验法 3.发散性思维 4.成就动机 5.性格 6.比率智商。
三.原理应用题(用心理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每小题4分,共16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
3.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4.“高分低能”现象反映的心理学问题是什么?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知觉的理解性?理解在知觉中有哪些作用?
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4.智力多元理论把人的智力分为哪几种?
5.简述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2.试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并对培养良好性格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仅有一段短暂的历史”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德国心理学家。
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3.心理学把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称为。
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可把动机分为和辅助动机。
5.某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做事粗枝大叶等。此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二、概念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心理 2、神经元 3、创造想象 4、原型启发 5、自我效能感。
三、双向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五个备择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两个选项的序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里,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
a.应激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 c.知觉过程 d.意志过程 e.思维过程。
2、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流畅性和()
a.变通性 b.刻板性 c.独特性 d.理解性 e.因袭性。
3、根据遗忘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呈现出以下特点()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e.匀速运行。
4、研究认为,注意的品质可以反映个体主义发展的水平,其指标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和()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e.注意的分心。
5、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的三维是指智力活动的过程(操作)和()
a.智力活动的内容 b.智力活动的范围 c.智力活动的数量。
d.智力活动的质量 e.智力活动的产品。
四、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认为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若不改正,该题无分)
1、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感受性,动物没有感受性。(
2、感受性与感觉限成正比关系。(
3、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4、气质俗称性情、脾气。(
5、t型性格的人具有好冒险、爱刺激的性格特征。(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3、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应注意哪些问题?
4、意志行为具有哪些特征?其关键特征是什么?
5、什么是动机?动机有哪些功能?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2、举例说明、调解不了情绪的方法。
一、填空题。
年,德国心理学家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___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4、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是由_饿特殊因素构成的。
5、某人性情急躁、倔强,易发脾气,喜怒形之于色,于是缺乏思考,此人的气质类型属于___
二、概念解释题。
1、适应 2、内隐记忆 3、发散思维 4、归因 5、大五因素。
三、双向选择题。
1、人的心理活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a、意志过程 b、心理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 d、个性倾向性 e、个性。
2、心理测验法的主要特点是客观性、(
a、间接性 b、直接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e、主观性。
3、根据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将直觉分为空间知觉、(
a、听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视知觉 e、错觉。
4、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其特点有直观性、(
a、形象性 b、社会性 c、概括性 d、盲目性 e、生理性。
5、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中,最低层次和最高层次的需要分别是( )
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四、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有15分。认为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该题无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入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属于心理学中味觉适应。()
2、有意后注意是一种事先有难以难以预定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3、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没有科学地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能力与知识虽有密切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不可兼得,此时表现出的动机冲突是趋避式冲突。()
5、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提出a型性格,认为这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性格特征。()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高等心理学心理学试题
名词解释 1 高等教育心理学2 教师角色3 教学风格4 自我效能感5 教学效能感6 动机与学习动机7 学习迁移8 问题解决9 自我意识10 心理健康教育11 教师期望效应12 教学监控能力13 教师胜任力14 教学反思15 学习16 创造力17 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18 人际交往。简述题 1 简述高等...
心理学 试题样本心理学
广州大学2005 2006年度第一学期考试卷 课程 心理学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学院 系 级 班学号 姓名。说明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共四大题 一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行为 2 知觉 3 心理状态 4 心理年龄特征 5 社会化 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其...
心理学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a 近因效应b 晕轮效应。c 社会刻板效应d 首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