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

发布 2022-10-17 04:34:28 阅读 7292

三、简答。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以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有四项原则:(1)保护教育权利的原则;(2)有利培养人才的原则;(3)维护教育公益的原则;(4)综合为治的责任原则。

3、影响学生知识运用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生知识应用效果的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指课题的性质,主观因素主要指学生对知识理解与保持的水平,学生的认知策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题的性质。

一般的规律是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节的类似课题容易应用。套公式的题,形式虽抽象,但与原有抽象知识有较大的相似性,因而学生容易使课题类化到原有知识中去。较具体的课题则需要经过分析、综合,排除无关成分的干扰后才能实现课题类化,因此较困难。

在小学算术教学中,学生感到式题容易,而文字题、应用题难解答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减少学生解题的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阶段,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

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的水平。

学生能否顺利地解答作业题,关键在于他们对知识理解与保持的水平。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十分肤浅,概念的内涵十分模糊,知识之间的异同混乱不清,那么在应用知识解答课题时就常常产生错误。有时由于缺少系统化的加工,往往不能使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则应用起来刻板不灵活,解题也会感到困难,此外理解了的知识缺少复习,不能准确记忆,迅速回忆,则应用知识解题也会发生困难。

三)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

学生能否顺利地从记忆贮存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需要的知识,也是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有时不能回忆有关知识,并不是由于记忆贮存中缺少这些知识,而是不善于提取。有些学生缺少从认知结构的系统中按层次、分类去提取信息的策略,致使智力活动缺乏顺序性,不能一步步地思考问题,在回忆有关知识时,头绪不清、思路紊乱,常常遗漏重要的信息,而使解题过程不能进行下去。

此外,有些学生在直接回忆某些知识遇到困难的时候,缺少追忆的策略,特别是不善于使用推论的方法追忆有关知识,这样也影响他们应用知识解答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不仅仅依赖于使用已学习的知识及解题规则,更依赖于一种控制思维过程的技能,即认知策略,例如,寻找问题特征的方法,记住已经做过的努力的方法,权衡各种假设的可能性的方法等等。训练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可包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冲破心理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个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学会避免不成熟的判断、阐明问题的本质、注意问题的有关事实和条件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在解决问题时,把行动的顺序分类,反对胡乱地选择行动的顺序;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以减少解题难度;转换问题的形式,如把文字表述转换成图形、图表的形式等等也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无疑会促进他们更好地应用知识解答问题。在教学中探索各个不同学科中解决不同问题的特殊策略,并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知识应用的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论述教育法的作用

教育法的作用指教育法律内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现,是其内在功能作用于教育实践所引起的实际效应。有以下作用:

一)、指引作用。

教育法的指引作用指教育法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的目的、政策,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它是教育法的规范功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外部表现。教育法是国家统治阶级教育意志的体现,明确规定哪些是国家赞成和鼓励的可以做的,哪些是国家命令必须做的和禁止做的或不该做的。

这种指引有两个方面:一是正向指引,指教育法能够从正面或积极的方面指引人们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做的方面去做;二是负向指引,指教育法能够从消极的方面指引人们不能做和不该做什么。这两种指引都是以承担法律责任为条件的。

二)、评价作用。

教育法律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即评价作用,是教育法律的标准功能的外部表现。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价值的判断有多种标准,其中最基本的是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是一种绝对评价,它的评价作用有两个特点:

一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具有突出的客观性。教育法律规范明确规定哪些是可能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教育法律标准是对所有人和所有机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教育活动或教育行为都是以教育法律为准绳的。

二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只要人们的行为进入教育法的范畴,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是有效的,如不想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与教育法律一致。

三)、教育作用。

教育法律规范的预示功能决定了教育法具有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家把人们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凝结为稳定的教育行为规范,并向人们灌输这些规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并借助于人们的教育行为而使其得以传播。

其次,通过教育法律的实施从正负两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从正面来说,教育法律对合法的教育行为的保护和鼓励,对本人和他人有示范和激励作用;从负面来说,教育法律对不合法的行为的制裁就会警告本人和他人,如果再做此类行为也同样会受到惩罚。

四)、保障作用。

教育法的保障作用指教育法保证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进行。这种作用是教育法律的强制功能的表现。一、就教育权利来说,国家的教育管理权,人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权等,如果没有法律的认定和保证,就不可能顺利实现。

二、对教育义务来说,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等,如果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得到落实。有了义务教育法,任何适龄儿童都要接受法律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和家长要履行教育义务,这就从法律上保证了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1、一个女孩子整理房间时,按照大小排列玩具,属于(b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一般考察前运算和具体运算的特征。前运算三特征:

一、单向思维;二、思维的不可逆;三、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三特征:一、具体思维;二、思维的可逆与可控;三、去自我中心。

)2、“杀鸡儆猴”属于(b )

a、自我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直接强化 d、正强化。

3、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 )

a、教师期待和远大理想 b、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

c、学习兴趣和教师期待 d、教师期待和家长期待。

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动机对学习效果的提高(d )

a、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5、教师对所有对象抱有较高期望并肯定能提高教育效果的是(c )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名人效应。

6、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的核心力量是(d )

a、能力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自我意识。

7、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9岁组合全部项目和10岁组一半项目,按比率智商计算,他智商是(a )

a、95 b、100 c、90 d、105

解析:此人通过9岁组合全部项目说明心理年龄至少9岁,通过了10岁组一半的项目说明心理年龄应该是9.5岁,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乘以100等于95.)

8、及时复习是指(d )

a、考试结束后立即复习 b、一周以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解析:及时复习主要是指当天复习或者一周内的复习。)

9、生理先于心理成熟,体现人的心理发展(c )特征。

a、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0、学习迁移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c )

a、学生智力 b、学习理解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方法。

解析:主观条件是从与学生有关的方面找原因,客观是从学生方面以外的事物看待问题。)

11、美国行为主义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塑造成医生、律师、教师、小偷等一切人物,这属于(a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儿童中心论 d、家庭因素影响。

12、教师的工作要求要循序渐进,原因是(d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知识能力的不同。

c、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制约 d、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3、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的标准课时工作量的(b )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a、20% b、50% c、60% d、40%

14、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培养方案(a )

a、作出决策 b、作出分析 c、作出判断 d、作出评估。

15、(c )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16、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是以(d )为重要依据。

a、教科书 b、教学设计 c教学目标 d、课程标准。

17、教育发展改革的战略主题是(a )

a、以人为本,发展素质教育 b、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

c、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机制 d、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8、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每一面墙壁说话”,这是运用德育方法的(d )

a、品德评价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陶冶教育。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d )

a、独特性 b、发散性 c、变通性 d、突发性。

20、学校实现德育的基本手段(c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班会团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二、材料问答题(1题,共20分)

林老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参加教学工作,常感备课不充分,课堂效率低。她看到优秀教师示范观摩课的教案,如获至宝,非常认真地按照这些教案授课。

1、林教师的教学会成功吗?请说明理由。(4分)

2、备课需要做好哪些工作?(3分)

3、如何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的三个法字?(3分)

一、单选题(50题,每小题1分)(回忆部分典型题)

高等心理学心理学试题

名词解释 1 高等教育心理学2 教师角色3 教学风格4 自我效能感5 教学效能感6 动机与学习动机7 学习迁移8 问题解决9 自我意识10 心理健康教育11 教师期望效应12 教学监控能力13 教师胜任力14 教学反思15 学习16 创造力17 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18 人际交往。简述题 1 简述高等...

心理学 试题样本心理学

广州大学2005 2006年度第一学期考试卷 课程 心理学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学院 系 级 班学号 姓名。说明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共四大题 一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行为 2 知觉 3 心理状态 4 心理年龄特征 5 社会化 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其...

心理学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a 近因效应b 晕轮效应。c 社会刻板效应d 首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