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述题。
1、简述记忆的品质。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按照信息加工理论,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些痕迹,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显现出来。
这种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就是记忆。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纷繁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有同的部分组成,有不同的属性,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知觉的理解性:在感知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其知觉对象的映象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
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
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马斯洛毕生力图为人的心理活动提供一个积极的动机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发自人的内在需要,这些需要有着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这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论。具体如下:(1)生理需要:
它是指作为有机生命体的个人对生存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原始、最基本和最需优先满足的一种需要。(2)安全需要:它是指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继发的个体希望获得安全、稳定、秩序、保障,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折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它是指个体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前两种需要满足后,人就会产生比单纯生存愿望更高的需要,个人一般渴望同他人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渴望在他的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人需要爱情、社交和友谊,需要理解和被理解,需要找到一种情感的归属和依托。
这种需要如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良好的归属感,否则便会引起孤独感和爱的缺失感。(4)尊重的需要:它是指个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
尊重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受,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指个体成长中对未来最高目标和境界追求的愿望。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定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的本性,他称这一需要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是一种努力实现个人潜力的倾向。
总之,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是关于人的生存动机问题的动机论,它是由低级过渡到高级的现实的动态的需要系统,马斯洛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内在需要才是人的行为的真正动机。
5、简述想象的功能与分类。
想象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借助于想象,认知活动不仅可以驰骋于广阔无际的世界,而且可以展望引人入胜的未来;不仅可以认知世界,而且可以改造世界。
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幻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6、简述多血质气质的行为特征。
多血质气质的人感受性较强,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和可塑性,外向;行为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捷、反应迅速,热情、喜欢与人交往,兴趣易变换,具有外倾性。敏捷而好动是其主要特色。
论述题。1、举例说明引起心境的原因,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心境?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因素。
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人的心理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然而,人的心理发展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2病毒感染与躯体疾病由病菌、病毒(例如脑梅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引起的中枢神统系统的传染病会损害人的神经组织结构,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3)脑外伤及其他因素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机能障碍等,也是造成心理障碍与精神失常的原因。
二)社会因素(1)生活环境因素首先,生活中的物质条件恶劣,生活习惯的不当如摄取烟、洒、食物过量等,都会影响和损害身心健康。(2)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突然变化的事件,常常是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比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3)文化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三)心理因素(1)情感因素人的心理活动总是通过人的情感变化而影响内脏器官的活动。(2)个性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3)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人们面对难以抉择的处境而产生的心理矛盾状态。
2、联系实际说明,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因素。
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在个性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生活标志。
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一个人做什么和怎样做,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关联,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性格决定的行为及其后果可能有益于社会,也可能有害于社会,因此,性格有好坏之分,如公而忘私、与人为善、勤奋、诚实是好的或受肯定的性格特征,自私自利、冷酷无情、懒惰、虚伪则是坏的或受否定的性格特征。
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
1、简述人的心理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简述感觉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知觉的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属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感觉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又是密不可分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想象的概述。
4、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如何解决?
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从不同的侧面,可以把动机分成以下种类:(1)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2)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3)进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4)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5)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5、简述胆汁质气质的行为特征。
胆汁质气质的行为特征: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均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外向;行为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兴奋而热烈是其主要特色。
6、简述个性心理的结构。
个性心理作为整体结构,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系统,即个性倾向性(动力结构)和个性心理特征(特征结构)。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结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社会个体发展方向的潜在力量,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构中的核心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自我意识等心理成分。
在个性心理倾向中,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思想倾向;自我意识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征,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性对心理活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个性差异通常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感觉和知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1)两者都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2)两者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性质不同。(3)生理机制不同。
2、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根据遗忘规律,可以如下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使学到的知识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
(2)复习方式单调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而多样化的复习,则可使人感到新颖,促使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记忆的效果。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理解复述同一内容,要尽可能地动员多种感官的参与。
(3)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这主要是指一般情况下,采用分散复习(将复习分成若干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其效果将优于接集中复习(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连续地重复复习以学的材料)。(4)复习内容系统化。
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注意有以下4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1)问题表征(2)思维定势(3)功能固着(4)酝酿效应(5)知识经验(6)动机和人格。
5、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意志行动表现出以下特点:(1)它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2)它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的特征。
(3)它是受意识能动地调节支配的行动。意志是内部的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观念付诸行动的过程。(4)它是以随意动作作为基础的行动,其结构也包括相应的自动化的动作。
6、举例说明心理冲突的类型。
心理冲突类型主要有:趋趋冲突,即双趋冲突。两个都很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在一个的面前,而这人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而放弃另一个时心理冲突,称之为双趋冲突。如谈三角恋爱就是如此。
避避冲突,即双避冲突。两种不利于自己或令人讨厌的事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面前,而这个人如果躲开其中一件却又必定会碰到另一件时所出现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如癌症病人手术**会有很大风险,但药物**效果不能确定,而且药物毒***很大,这就造成了双避心理冲突。
趋避冲突,既对人有吸引力,又要付出代价的目标出现在面前时所引起的心理冲突,称之为趋避冲突。如有人想致富,又不想干事情,有人想抽烟,又怕危害健康。人始终处于在两种动机中间徘徊的不安状态之中。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
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
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高等心理学心理学试题
名词解释 1 高等教育心理学2 教师角色3 教学风格4 自我效能感5 教学效能感6 动机与学习动机7 学习迁移8 问题解决9 自我意识10 心理健康教育11 教师期望效应12 教学监控能力13 教师胜任力14 教学反思15 学习16 创造力17 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18 人际交往。简述题 1 简述高等...
心理学 试题样本心理学
广州大学2005 2006年度第一学期考试卷 课程 心理学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学院 系 级 班学号 姓名。说明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共四大题 一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行为 2 知觉 3 心理状态 4 心理年龄特征 5 社会化 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其...
心理学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a 近因效应b 晕轮效应。c 社会刻板效应d 首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