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叫做( c)。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a )。
a.0.25~2秒。
b.0.2~0.5秒。
c.2秒~1分钟。
d.5秒~2分钟。
3.由于反应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a)。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5.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个组块。
a.6_+2 b.6_+1
c.7_+1 d.7_+2
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7.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c)。
a.并列结合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8.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属于(d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9.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为“教学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c)。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0.学习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a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1.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d )。
a.模象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实物直观。
12.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13.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b )。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1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5.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16.长时记忆的容量(b )。
a.较大。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2个组块。
17.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8.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a)。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费罗伊德。
19.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20.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c)。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二、填空题。
1.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属于(命题 )。
2.按反映活动的深度来划分,知识可分为(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
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和( 并列结合学习)。
4.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 )、保持 )和( 应用)。
5.(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6.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感性概括 )和(理性概括 )。
7.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 )和(异类比较 )。
8.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过渡学习 )。
9.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 )%时,记忆效果最好。
10.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 )和(理性知识 ),前者分为( 感知)和(表象 )两种水平,后者包(概念 )和(命题 )两种形式。
11.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 )和(相关类属学习 )。
12.(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13.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 )、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14.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5.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 ),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16.(组合律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
答∶知识直观的类型包括实物、模象和言语三种直观方式,各自优缺点如下∶
1)实物的直观及其优缺点。
概念∶实物直观即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缺点∶实物直观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实物直观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2)模象的直观及其优缺点。
概念∶模象直观是对事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缺点∶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3)言语直观及其优缺点。
概念∶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优缺点∶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答∶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根据知识的性质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内涵及不同之处如下∶
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内涵。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即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它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通常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即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来表征,即“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是条件项,“那么”是动作项。
它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程序,如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进行四则运算、概括一段材料的主要意思等。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这两种知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关于操作过程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比较缓慢,而程序性知识的加工速度很快。
3.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1)遗忘的原因。
虽然信息可以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但是我们还是常常体验知识的遗忘,关于遗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
痕迹衰退说。这是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桑代克在其“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以致逐渐消失。这实际上是用痕迹衰退说对遗忘所作的解释。
干扰说。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四、论述题。
1.请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
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即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自然是必要的。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教育心理学二
宜宾学院200 200学年度期。教育心理学 期末试题。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说明 本试题共页 8开 大题,适用教育系级班。一 选择题 每空1分,共15分 1 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 桑代克 杜威 赫尔巴特 詹姆斯2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指向于 理论 实践 应用 开发3...
教育心理学二
一 填空题。1.实验教育学派产生于 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2.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 1 2 3 4 5 3.建构主义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共同点是 1 2 3 4 5 4.我爱冬天的梅花 这个句子包含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 第二个命题是 5.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一般把解决问题分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