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动机和情绪情感

发布 2022-10-16 09:48:28 阅读 8853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

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种类:一、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分。

1.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

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饥、渴、缺氧、母性、性欲、排泄、疼痛等,都是保证有机体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生理性动机。

人不仅是自然人,理是社会人,在人的许多生理性动机中都印不社会的烙印。如母性动机,一方面它是天生遗传的一种动机,另一方面也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影响和约束。已不是纯粹的本能机动了。

2.社会性动机:人类特有的,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社会化,接受其所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性动机,如工作、交往、成就、成长动机等。

二、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分。

1.外在动机: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2.内在动机: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由内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在动机是个体对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兴趣,不会轻易消失。

内在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奖赏却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动机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三、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

1.主导动机:人的行为复杂,其表现之一,便是某一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动机所驱使的。

推动行为的各种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表现强烈而稳定,起主导作用。在行为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2.从属动机: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处于辅助从属的地位,起的作用偏弱,称从属动机。

主导、从属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动机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它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熟的追求等诸多方面。

一、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赞赏。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1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遗传的基本交往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观点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交往行为的学习有多种方式,条件反射和奖赏等都有可能加强交往倾向。

交往动机产生原因:人是社会的动物,交往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一项重要活动。

1.合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生存是离不开与其他人的合作的。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

2.情谊:人们会因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伙伴情谊也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因素,表现形式:

如夫妻感情、亲属亲情、邻里情谊、同学友情、同事情义等。这种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人们总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获得支持与依赖,具有安全感。

两种观点:1.人们是为排除自己的恐惧才选择了与别人交往的行为。

2.人们之所以喜欢交往,是因为人们想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同时也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定在某些情景中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体验是否合适,正是这种社会比较过程,加强了人们的交往动机。

二、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结构:含两种成分:1.追求成功的倾向。2.回避失败的倾向。

成就动机的特征:是一处后天习得的动机,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机因素。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探新求异,有开拓精神,喜欢挑战,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富于创造性,总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的好。

2.具有坚定信念: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从优的事情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到底。

3.正确的归因方式:常把以往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加努力,改正缺点,不断进取。

低成就动机水平的人会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种稳定的、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如运气等),这种归因会安于现状,消极被动,过于自责,不思进取。

三、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基于不同的人性观,涉及人为什么工作?有四个理论:

x理论:认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常被外来刺激(诱因)吸引。

y理论:把人看作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的好内驱力。

v理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

z理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工作动机来自不同工作需要的驱动。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我价值,为了使自己更成熟,甚至为了寻求一种乐趣,而努力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因此工作是每个人一生的事业。

动机理论中有代表性的有:

1.本能理论:最早被提出的理论。

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但不能解释所有动机行为。人的许多行为是后天学习来改变的,不全是先天机制的驱使。

2.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

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其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从低到高级可分为五层:

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不同情境下激励和引导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

得到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行为。(不是绝对的)

3.认知与期待理论。

现代动机理论学家采用认知观点,来说明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用。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非常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期待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动机力量: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效价: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期待:个人依据经验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情绪情感: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构成:三个层面可考察和定义情绪,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1.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只有个人的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或意识到。反映了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高;愤怒时,浑身发抖;紧张时,心跳加快等,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是伴随不同情绪产生。

3.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也是情绪表达过程。

如悲伤时哭,高兴时笑等。情绪所伴随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

常成为人们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时人们的外部行为会出现与主观体验不一致的现象。

心理学 动机与情绪情感

总分 14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名词解释。总题数 17,分数 51.00 1.动机。分数 3.00 正确答案 是激发 维持 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解析 2.生理性动机。分数 3.00 正确答案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 试卷

总分 54.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简答题 总题数 9,分数 18.00 1.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及其组成成分。分数 2.00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 试卷

总分 54.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简答题 总题数 9,分数 18.00 1.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及其组成成分。分数 2.00 2.简述情绪和情感所具有的功能。分数 2.00 3.简述情绪的脑中枢机制,并说明其在情绪产生中分别具有什么功能?分数 2.00 4.简述詹姆斯一兰格理论,并做简要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