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21:52:28 阅读 2349

第一章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意义。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认识: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

爱、恨、喜、怒、怕等)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

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

世界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人的心理实质。

人的心理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一)客观现实使心理产生的源泉。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脑是心理器官。

反射: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具有保存生命的意义。举例: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眨眼反射。

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

心理现象是两种反射的有机结合。

心理是客观现实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源泉。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的心理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本书学前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p5

1、婴儿期(0-3岁)

2、幼儿期(3-6岁)

看书中目录中内容安排。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之一。

内容提要。全书共分四个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1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 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3 为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第三节: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客观因素,另一类是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遗传和生理成熟。

2、社会因素。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

二、主观因素。

一、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一)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1.遗传素质: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构造、

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

理特征。2、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黑猩猩和人)

遗传因素可以从多方面影响一个儿童的智力(如先天的生理缺陷)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3)、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期

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正常语言环境中,这时。

期儿童学习口语最快、最巩固,相反,这个时期完全脱离人类的。

语言环境,其后就很难再学会说话,狼孩的情况就是这样。

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言语的最佳期。

4岁前是儿童对图象的视觉辨认的最佳期。

5-6岁时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

5岁到5岁半是儿童掌握概念的最佳年龄。

耳聋儿童如果在1岁前被发现而给他助听。

器,就能正常地学会语言发音。如果1岁以后。

才采取措施,学习发音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4)儿童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生理成熟度。

二、环境因素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成为现实。

一)社会生活环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

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1、物质环境为儿童的生存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如水分、空气、阳关、养料等。

2、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直接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情况、全部的人际关系和周围的社会风气等社会生活条件。

社会环境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第二,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下一代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比社会环境中的自发的、偶然的、无计划的影响效果要好得多。

幼儿园教师具有教师资格,根据社会要求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等形式,促进孩子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三、儿童心理在活动中发展。

儿童是通过活动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的,而社会教育儿童的要求也是通过儿童的活动提出来的。

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

1、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3、以自我服务为内容的劳动是儿童的主要活动之一。

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影响敏感期形成的因素。

(四)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志;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

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

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一。 从简单到复杂。

1. 从不完备到完备

2. 从笼统到分化。

二。 从具体到抽象。

三。 从被动到主动。

四。 从零乱到成体系

1.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3—4岁。

1、初步生活自立。

2、认识依靠行动:在做中想、在活动中思考,例如,画画。

3、情绪作用大:常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哭,甚至全身抖动,很容易激动。等其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说理教育。

4、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

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4—5岁。

1、更加活泼好动:正常的儿童都是好动的。

其原因是:第一,生理原因:骨骼肌肉系统比较柔软,肌肉收缩力差,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有关肌肉群负荷过重,活动交替进行,可使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驰,轮流休息;活动主要依靠大脑神经系统的调解,幼儿大脑的成熟度不够,兴奋过程胜于抑制过程,所以会较多的变换姿势和动作。

第二,心理原因:幼儿的认识活动依靠动作和行动,表现出来就是不停的动来动去。

二)4—5岁。

2、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在中班表现最突出。

(1)就是必须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思维,不能脱离物体的形象去抽象的思维,不能用抽象的数概念“几加几”来解答算题。举例:“妈妈你舔过她吗?”

(2)中班幼儿理解**的语言也常常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迷津。

3、开始接受任务:

(1)中班的幼儿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能够较好的执行指令。

(2)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都比3岁前有较大发展;4—5岁的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岁和5—6岁都大。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

a、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活动。

游戏是解决幼儿心理内部矛盾的最佳途径;

提问: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什么?

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b、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

游戏能加快各种能力的发展;

举例说明游戏能发展幼儿的哪些能力?

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思考:良好的个性应包括哪些要素?

三。 5-6岁。

1、提问:教师和家长该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

好问、好学(问为什么?)

2、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式。

4、个性初具雏形。

思考:你所认识的真实成长中的不同年龄斑班幼儿有哪些独特的特点?

一、感知觉的概念。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关系。

(三)感觉的意义。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关系。

三)感觉的意义。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视觉。 视觉的适宜的刺激是波长为390至800毫微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波。

人们在夜晚晴朗时可看见50公里处的一只烛光。

你认为什么颜色最亮?红色、黄色还是蓝色?

学前心理学

模拟题b 一 单项选择题1 心理是人脑对 a 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 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 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 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2 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 痛觉b 听觉c 味觉d 视觉。3 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 选择性注意b 有意注意c 定向性注意 定...

学前心理学

第1章概述。自然观察 一 观察法 最基本 最常用。实验观察 视崖实验。二 测验法 常模参照测验 比纳 韦氏智力 标准参照测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三 访谈法 结构 非结构。皮亚杰 对偶故事科尔伯格 两难故事 的方法 四 问卷法。五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变量 要改变的条件。自然实验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而变。...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 期末试卷。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l 认知能力可以看做是 是指人类符号处理系统的 2 情绪是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 一样,都是个体对。的一种 3 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伊底 和 4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 三是。5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