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作业

发布 2022-10-15 18:39:28 阅读 6629

注意:请写清题号,整齐作答。 论述题(共4小题)

1.分析某种类型犯罪的原因,犯罪心理特点(书上),以及该犯罪的预防及控制对策。(诸如:青少年犯罪,网络犯罪,物欲型犯罪,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等)

犯罪的产生不仅要具备许多决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个人的人格特征,尤其是不同类型犯罪的巨大差异。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自身原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

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三)学校原因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社会原因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3、带有***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五)司法原因 1、刑事诉讼制度及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2、监狱的“交叉感染”。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自身预防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二)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 搞好家庭预防,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3、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学校预防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该主要做到: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3、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四)社会预防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2.阐述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及特征,以及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物理痕迹的关系。

心理痕迹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所产生的生理固化物,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在犯罪现场形成的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这种痕迹一方面反映了犯罪分子作案行为轨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痕迹的特点:1、个性特征。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在其需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各方面产生与他人的差异,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这种内在性的特征恰恰可能通过个体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并会以一定的形式遗留下来,为人们所发现。同理,在他实施犯罪行为时,其个性特征也就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整个犯罪过程中。

2、无意识特征。所谓无意识即“在完成行动时是不自觉的,在行为的时间和地点方面完全失去定向能力”。这种无意识心理往往使罪犯不自觉的留下痕迹。

3、定势心理特征。定势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心理现象也同样存在于犯罪心理痕迹中。

罪犯在第一次作案成功后,其行为方式在大脑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作案时,成功的体验反馈到大脑,对其犯罪动机和行为起强化作用,使其犯罪心理结构更为巩固并得到发展。 4、可知性特征。心理痕迹虽然是一种看不到的抽象现象,但它可以被我们感知和认识。

因为心理痕迹存在于每一个犯罪过程之中,它与犯罪现场、罪犯及现场的物质痕迹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正是我们认识心理痕迹的有效途径。侦查技术人员可以借助已知事物的因果联系,推知未知事物的结果,从而达到破案的目的。

在对案件进行侦查时,往往要根据案发现场发现的犯罪物理痕迹和犯罪心理痕迹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或排除在犯罪现场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因此,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物理痕迹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3.谈谈刑罚监禁化与社会化的矛盾,并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

监禁刑在具有、展现其正向功能的同时,也蕴含着负面的功能:如监禁具有剥夺和限制罪犯的再犯能力,却同时会增强他们潜在的再犯能力;监禁刑具有对罪犯教育矫正的功能,但因采取机构化、封闭性、毫无自主性的监禁生活同时又有影响他们再社会化的功能;监禁性具有增加刑罚威慑的功能,但同时如果没有把握好监禁惩罚的度和量,可能会引起逆反心理,贬低刑罚的威慑作用;监禁刑具有对社会生产力保护的功能,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监禁机构内这些特定生产力的成份加以限制的负面作用;监禁刑具有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社会功能,但同时也消耗了国家的司法资源、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等。其中,最典型的体现莫过于对犯罪者适用刑罚后羁押于监禁场所执行刑罚,主观上追求的是罪犯的再社会化,但在客观上由于监禁刑的内容尤其是执行方式常常使得罪犯再社会化的实现变得步履艰难,甚至有可能使罪犯的***性进一步加强(监狱化的结果),这无疑使得监狱行刑陷于两难境地。

有效缓解监禁刑上述诸多悖论的最佳可选路径也许在于行刑社会化。

行刑社会化,是指为了避免和克服监禁刑存在的某些弊端,使刑罚执行服务于罪犯再社会化的目标,而应慎用监禁刑,尽可能对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使其在社会上得到教育改造,并使社会最大限度地参与罪犯矫正事业,从而使刑事执行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4.应用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和阐述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产生的过程。

生物学的犯罪原因论:体型说,遗传说,物质代谢说,内分泌说。

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模仿论,不同接触论,条件反射论,社会学习论,标签理论。

心理学的犯罪原因论:人格结构学说,挫折攻击说,心理原动力说,精神病理学理论。

《犯罪心理学》课程作业讲评

犯罪心理学 课程作业讲评。3 责任教师 xx一 犯罪心理结构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1 知识点 犯罪心理结构概念的本质特征。2 理解 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 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

《犯罪心理学》课程作业讲评

犯罪心理学 课程作业讲评 1 一 简述犯罪心理学的作用。1.知识点 犯罪心理学的作用。2.答案 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问题 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水平 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3.注意的问题 对犯罪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回答问题要点清晰 简洁明了。二 影响犯罪...

《犯罪心理学》课程作业讲评

犯罪心理学 课程作业讲评 2 一 简述惯犯的行为特征。1.知识点 惯犯的行为特征。2.提示 惯犯是指反复实施同类犯罪已经形成犯罪恶习的犯罪人。我国刑法现行惯犯仅限于赌博惯犯,犯罪心理学所研究的惯犯的范围要大于刑法的研究范围。3.答案 犯罪行为的习惯性 行为计划的周密性 犯罪行为的类似性 犯罪行为的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