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材料主要**】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拆掉思维里的墙》小部分(此外,不收钱地为这本书做一下广告,真是让人醍醐灌顶的难得的好书啊!)
shahar老师的十条幸福忠告(已改编):
1. 遵循内心的热情。选择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且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物。
2. 尽量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一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才是获得幸福感的不二法门。
3. 正确的看待失败。成功收获结果,失败收获智慧。
4. 接受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不要只接纳自己认为好的部分而否定自己认为不好的部分。
5. 简化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美妙,但是美妙的事情过多了会带来各种困惑而毫无幸福感。
6. 有规律的为自己安排锻炼。适当做些体育运动,大大改善身心健康。
7. 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每天保持而不要克扣7~9小时的睡眠。
8. 慷慨做人。没有钱没有时间一样可以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
9. 勇气。即便心怀恐惧,依然勇敢向前。
10. 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不要把你得到的一切看成理所当然,每天记录5件值得感恩的事。
学习积极心理学:
如果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这个人生事实上是不太幸福的。因为幸福应该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终点。
我们幸福的程度不是由掌握多少信息决定的,而是我们对信息的理解、我们关注的重点,以及我们自己的心灵容器的形状来决定我们幸福与否。
学习积极心理学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强调关注自我的改变。永远不要用一种置身事外的角度去看待那些观点和建议,学习和研究的最终归宿应该是自我。
关注生活的积极面:
人们越是关注什么,什么就越有可能变成现实。如果我们总是关注负面的东西,个人的潜能是很难真正被开发出来的。
在教育的路上,只关注弱点不关注长处的最终结果会导致人们只能发现问题,而将原本就在眼前的美好事物忽略掉。正如人们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当成理所当然的,却把得不到的东西当成自己不快乐的原因。许多事例让人坚信: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
快乐不等于没有不快乐,所以负面情绪的体验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生命现象。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带你到达幸福的彼岸,只有自己才能够对自己的幸福、快乐承担责任。
若是身处逆境,遭遇各种困难,却以积极的态度和想法来对待,便可容易的逆转处境,同时收获智慧与结果。若以怨天尤人的态度抱怨,你将丧失接下来更多的逆转机会。
从正确的角度提出问题: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非常成功的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我不能做到”,于是我们便关注着我们的弱点,但是若变成问:“为什么他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是怎样做到的?为什么有的人尽管处境恶劣却依然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关注的重点就大不相同。
若是看到孩子的长处和美德,问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优点,他们会发现自己也有优点而努力;若是问孩子的缺点,自然也就不会得到正面的答案,“我不行”这个观念便会逐渐渗入孩子的潜意识中,孩子便会真的向这个方向发展。人的多数潜能正遭受这样的命运,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悲剧!
几点说明:不能把幸福当成“成功人生”的手段,没有其他追求可凌驾于幸福之上。我们只能更快乐、更幸福,而不能把“幸福”当**生的终点。
积极心理学以“改变”为基础。事实上,幸福的人既关注幸福,更关注从不幸到幸福的转变。
不要一味克服人性的弱点,而要学会适应它们。世界因不完美而完美。
相由心生,所以人对自己的认知、人的价值观等等,决定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所以,我们最需要更新的就是内在对一切的认识。
改变认知是关键:
心理学领域的一项研究成果:如果你是一个太看重结果的人,那么你达到目标后得到的幸福只能维持短暂的一段时间,然后你会回到原有的幸福感水平上;同样,如果你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挫败,一段时间后,你也会回到原来的幸福感水平上。
这项结果表明,外在的种种指标并不会影响你的幸福感,而内在的认知则决定你幸福与否。
通常我们只看到一场巨大的改变需要的时间和带来的影响,而不去看让这个巨大的质变产生的一些基础性的量变。而人改变认知的历程是长久的,是需要坚持的,一个人若真的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一定会主动、认真的思考什么样的认知是健康有益的、需要他学习并付诸行动的。
不需把自己变成完人:
这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因为好坏是人定义的。很多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接受。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不良情绪,我们就可以从那些负面情绪中得到一些东西。
现实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完美,只肯肯定自己正面的部分,否定甚至想遗弃负面的部分,所以才导致了那么多的不如意甚至是杯具的发生。
比如嫉妒这种情绪,人人都会有。因为我们所认识到的观念是:嫉妒他人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
我们抑制自己的嫉妒心,它却会越烧越旺,以致产生暴力。其实,嫉妒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情绪。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当家长或者老师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正面的部分,会误导孩子只能有正面的形象,孩子一旦表现出负面的部分,往往会自责内疚,认定自己的不好。如果在人面前打开自己,袒露自己真实的人格,才会唤起他们真实的人性。若所有人都能在别人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而非精心装饰的人,谁都能相互尊敬,且活得舒坦。
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对坏东西的厌恶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对熟悉的事物产生的厌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自己,就先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及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对于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疏导各种情绪,体验它们、接受它们。
相信自己,不要愧疚:
如果你相信自己能更幸福,你就一定能更幸福。
你相信、确信的东西会自我实现:你相信某种药对你有效,这种药就会真的发挥效力;你确信某人能帮你做成某件事,这个人就真的能做到。
不要为想要的事物感到焦虑、担忧,不要去想你缺少它。很多人想要某种东西,却总是得不到,他们便抱怨,认为上帝不会赐予自己这样的普通人好运气。这时候,他们的“相信”正好发挥了作用:
上帝的确不会让他们与好运相遇,因为他们不相信上帝能够给你这次甚至永远的好运气,自然你也相信他们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结果就是他们的确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全宇宙通用的“吸引力法则”。
另外,暗示的力量很重要。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愚弄”自己。别人说你怎样,你就会慢慢地相信自己就是那样的。正如家长说孩子笨、不是学习的料,于是单纯的孩子凭借着对父母的信任,就相信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他们的人生还未曾绽放多少光芒便黯然失色,一生平庸。
若是一个自信力很强的人,按自己的步子坚定地走,不理会别人对自己的片面评价,不按别人的要求和标准活,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就是那样的人,很容易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得到!
所以,你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设法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如此,你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因为,来自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暗示能调动人的巨大潜能,使人变得自信、乐观。
还有,很多人也因为自己曾经做过的某些事情而愧疚、责怪自己,使自己沉浸于一种无法重新生活、乐观生活的状态。有一个近乎致命的认知就是:要愧疚、自责才是还孩子,这样子才对得起所有人。
实际上,原谅了自己,你才能为自己、为他人带来更多的幸福。
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不能光想不做,只有不断地行动,才能不断地发现自我,对自己做出最有肯定意义的评价。也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你的注意方向决定你幸福与否:
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客观事物本身更重要。
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对痛苦的关注,并非痛苦这件事情本身。你关注什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和行为。
幸福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出身、人生际遇、社会地位、拥有的财富、别人给你的东西等,而取决于我们对它们的认知。所以,是否幸福,就看我们选择关注什么。
无论怎样的逆境,总有值得你庆幸的地方,但是执着于结果的人,往往看不出逆境中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心智也并没有得到成长。然而,人生的成长和飞跃,常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习一些东西。
选择如何面对人生,全看自己。
上帝时刻眷顾所有人,但是却表达得十分委婉。上帝不会让你直接得到好处,而是让你从逆境中领悟智慧,得到生活的馈赠。
人常常为幸福的假象所蒙蔽。他总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但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今天就是幸福的。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对我们已经适应的事物视而不见,不知珍惜,认为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只有经过困苦之后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幸福的。
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我们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从现在开始就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吧!珍惜你的亲人、朋友,珍惜你呼吸的空气、盛开的鲜花……为什么要等待失去才懂得珍惜呢?
懂得真正的感恩: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感恩常常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是一种良性循环,感恩的人往往心怀一种信念和动力,这种信念和动力既能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也能感动和改变周围的人,唤起更多的助人行为。一个人心怀感恩,他眼中的世界往往是明快鲜亮的。
生活对于每个人的真正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可以每天记录5件哪怕很小也值得感恩的事情,做更多感恩的行动。
放弃执着的压力:
很多人之所以体验不到更多的幸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将幸福放在了懒散懈怠的对立面。这种认知是基于人们看到的表象:付出与获得的成功往往成正比。
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奋斗的艰辛,他就不会取得成功。
还有人认为人生的前半段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之后,剩余的人生就会变得很幸福了。然而,当一个人真正得到了一切之后,他却未必幸福,这样的例子可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看到。
另外,有压力是正常的现象,所以也不要盲目追求零压力。
身心互动原理:
人类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某种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反过来,肢体语言的改变同样可以导致情绪的变化。
当无法调整内心情绪时,你可以调整肢体语言,带动出你需要的情绪。比如强迫自己做微笑的动作,你会发现内心开始涌动欢喜。
外在的行动也可以改变内在的认知。有时候自己强迫自己行动,也能够改变你的情绪状态。有些事情看着很难做,一旦强迫自己开始了,你就更容易进入状态。
积极心理学 如何幸福
积极心理学 如何幸福。语言和材料主要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 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拆掉思维里的墙 小部分 此外,不收钱地为这本书做一下广告,真是让人醍醐灌顶的难得的好书啊!shahar老师的十条幸福忠告 已改编 1.遵循内心的热情。选择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且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物。2.尽量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
幸福积极心理学
课程 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叫我第一名 观后感。希望是一种习惯。系文法系。专业新闻专业。班级文新101 2班 姓名王若臻。学号 201090502228 指导教师滕涛。学年学期 2011学年第二学期 2011年 11 月 22 日。希望是一种习惯。电影 front of the class 叫我第一名 ...
积极幸福心理学书籍
积极心理学相关网络资源。积极心理学培训师专业资格认证网。专注的快乐 我们如何投入地活 内容简介 画家拿起画笔,勾勒内心的美景 家拨动琴弦,展现内心的旋律 作家奋笔疾书,书写内心的故事 他们的生命就流淌在绘画 演奏和书写的瞬间里,他们的快乐在于 生命的心流 契克森米哈赖著。中信出版社。习得性无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