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psychology是由希腊文的“psyche”和“logos”两个字演变而成;前者意指“灵魂”,后者意指“讲述”,合起来就是:
“心理学是阐述心灵的学问”。
现代心理学的定义为: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结构。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早期对心理的认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天下无心外之物,天下万物俱在吾心之中;
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用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孟子:心之官则思。
真正用科学的方法鉴定出来的是2024年法国的医生布洛卡。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首先,从生物进化过程看,心理活动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
其次,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与其脑发育水平密切相关。
再次,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脑损伤是导致心理失常或丧失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悠久的过去,简短的历史。
古代起就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论述。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亚理士多德就有过一本关于心理的论著《灵魂论》。故曰: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
202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便只有一个简短的历史了。
二、学派纷争。
科学心理学诞生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属于学派纷争的时代。主要的学派有:
构造主义:德国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试图找出构**心理的要素,故称为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美国詹姆士,心理学应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美国华生。
完型(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魏特海墨,苛勒。
整体大于部分相加。
精神分析:奥地利弗洛伊德,注重对意识特别是无意识的研究。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精神分析。
2·行为主义。
3·人本主义。
4·认知。
5·生理心理学。
(一)精神分析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被称为是“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创始人是奥地利医生弗洛。
伊德(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潜意识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部分。
一次大战后形成的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主要包括本能学说和人格理论两部分。
他认为,本能带有两极性,生的本能代表爱和建立的力量,死的本能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关于人格理论,他把人格分为伊底、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三者通常保持平衡,如平衡被破坏,就可能导致精神病。
(二)行为主义学派。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被称为是“心理学界的第二大势力”。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反对对人的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主张应对环境作用与人和动物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研究。只有查明环境刺激( stimulation )与行为反应(reaction)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才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并控制人和动物行为的目的。
电击**。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
“第三思潮”或“第三势力”
其主要发起人:
马斯洛(罗杰斯(
弗洛姆、戈尔德斯坦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论——马斯洛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主要特点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本性和人的尊严。
咨询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
认知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兴的心理学流派,它在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认知心理学的含义有两种。
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指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单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谈话法和问卷法。
4、个案法。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
大脑。 **的大脑重约1400克。
大脑皮层:大脑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构成,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外侧裂、**沟和顶枕裂。
四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五个功能相对比较集中的中枢。
三沟四叶五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
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域。
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种不对称被称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主要有三类: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重要形式。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
(1)经典性条件反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
(2)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3.条件反射的抑制。
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5.动力定型。
由复合刺激物所引起的定型化、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链索系统。
6.高级神经活动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在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的重要条件,当兴奋和抑制的强度过大或过小时,易于扩散;当它们的强度适中时,就容易集中。
巴甫洛夫说,直到现在所汇集的材料,允许我们作出一个结论:即是在弱的兴奋过程的场合,会发生扩散作用,在中等强度的场合,会发生集中作用,而在很强的兴奋的场合,又会发生扩散作用。在抑制过程的场合,也完全与此相同。
第三节。感觉知觉记忆。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第一单元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定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日常生活中统称感知。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
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觉性——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感觉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第三单元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感受器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就会降低;如果受到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就会提高。
日常生活中的感觉适应现象。
2.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形象。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3.感觉对比。
感觉的对比是指两个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分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是指两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这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比。
先后对比是指两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这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
同时对比。
联觉。联觉是指一种刺激同时引起多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所谓“甜美的嗓音”、“明快的曲调”、“凝重的乐曲”等都可谓是联觉现象。
最容易产生联觉现象的是颜色感觉。如暖色和冷色。此外色调的浓淡还能引起轻重的感觉,同样大小的两个纸箱,白色的会使人感到轻些,黑色的则会使人感到重些。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整体性。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人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的现象,叫做知觉的整体性。
(二)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周围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里人们只能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这种现象就叫作知觉的选择性。
双歧图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你眼中的世界和我看到的一样么?
(三)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对象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现象被称作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形状、颜色、眀度。
(四)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作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医学心理学课件教案 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课件 教案 心理学基础。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感觉的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4 知觉的基本特征 1 知觉的选择性。人只对自己有意义的外来刺激才注意,选择地对其进行加工 2 知觉整体性 组织性 知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
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视觉大师艾舍尔。视觉大师艾舍尔。视觉大师艾舍尔。问题。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第一节感觉。第二节知觉。第三节错觉。第四节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
心理学复习课件
第一章绪论。一 心理学的概述。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 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什么是心理活动 心理现象 和外显的行为相比,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谚语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苏轼说 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