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c要素。
a、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b、初始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c、初始条件,目标,障碍,解决办法d、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2、教学评价可分为a三类。
a、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b、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社会评价。
c、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d、家长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3、教师通常在d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制定出一份教学计划。
a、社会、学生、家长和课程b、学生、家长、学校和课程。
c、学生、学校、课程和情境d、社会、学生、课程和情境。
4、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改革中,教师作用将发挥得最好的是c
注:圆圈代表教师,方框代表学生。
5、根据整合的深度,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划分为c
a、完整型和创造型b、综合型和创新型c、完善型和创新型d、建构型和创造型。
6、英国ict总体战略将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体现了d的思想。
a、全体教育b、全面教育c、素质教育d、全纳性教育。
7、信息技术对阅读能力的新要求是a
a、电子化的阅读能力和快速阅读的能力b、超文本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c、电子化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理解的能力d、非线性的阅读能力和有感情阅读的能力。
8、以下哪种学习模式不属于接受学习?c
a、有意义接受学习b、直接教学c、真实性任务学习d、模仿学习。
9、操练与练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b
a、自由练习,集体练习,作业练习b、有指导的练习,集体练习,独立练习。
c、有指导的练习,合作练习,独立练习d、自由练习,集体练习,,测试练习。
10、工业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类的内容包括在b模拟之中。
a、实物b、物理c、情境d、程序。
11、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的目标属于a领域。
a、情感b、认知c、生理d、动作技能。
12、格罗斯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c。
a、本体性只是;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b、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实践的知识。
c、学科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景知识;自我的知识。
d、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
13、d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
a、校长b、学生c、后勤人员d、教师。
14、程序教学适合d。
a、问题解决b、创造性思维c、批判性思维d、简单知识和技能。
15、d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历史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互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a、华生b、布鲁诺c、皮亚杰d、维果斯基。
16.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c
a.信息化学习b.多**化学习c.数字化学习d.素质教育。
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学习者通过核查,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自我调控b.自我监察c.自我管理d.自我评价。
18.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过去经验和现在学习的整合;学科与学科知识间的整合;b;个人和社会的整合。
a内容和知识的整合b内容和技巧的整合c知识和技巧的整合d价值和内容的整合。
是阅读理解的前提,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使学生可轻松地扫除阅读中地生词障碍。
a字面理解b评断理解c表面理解d深层理解。
20.在美国地理“社区”案例中,“使用绘图软件制作家庭成员**”的活动是nets绩效的d指标。
a、使用各种**和技术资源进行指导下的学习活动。
b、使用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准确而恰当的术语进行关于技术的交流。
c、使用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多**资源支持学习。
d、使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熟练使用计算机、录像机、录音机和其他技术设备。
21.下面的a不属于科学课程。a、历史b、化学c、物理d、生物。
22.火山的形成全过程甚至是上万年的地质事件,可以通过多**动画模拟来实现教学目的,这种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c方法。
a、模拟人眼不可感知的地理事物b、模拟对占据空间广的地理事物。
c、模拟发生过程时间跨度大的地理事物d、模拟微观地理事物。
23.幻灯片制作时,a是错误的做法。
a、动画要多,声音要多,文字要多b、色彩搭配适宜。
c、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 d、注意画面的美观,各帧风格统一。
24.自我调节学习的内在过程可以被简化成d四个环节。
a、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
b、自我评价、自我监察、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
c、自我计划、自我监察、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d、自我计划、自我监察、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
25.在英国高级数学阶段的教学大纲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c方法开展数和代数的教学。
a、学生能使用软件来考察图形性质的转化和它们的效果。
b、直接将信息技术与所学内容结合。
c、学生使用电子**构建公式,对情境模型化。
d、学生能使用数据库或者电子**提交他们的发现和展示数据。
2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a不是国家层面所需做的工作。
a、组织教师培训,延请专业研究队伍进行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指导。
b、规划信息技术与国家课程内容标准的可能的整合点。
c、建立全国性的教育信息数据中心。
d、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标准。
27.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c等步骤。
a、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教学**;设置教学环境。
b、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多**;设置教学环境。
c、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程序;选择教学形式、学习活动、学习材料和教学**;设置学习环境。
d、设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学习资源和教学**;设置学习环境。
提出三类十种课程整合的分类模式,其中第一类为单一学科整合,包括d
a、次序并列式、共有式、张网式b、张网式、串联式、整合式。
c、沉浸、网络式、分立式d、分立式、联立式,窝巢式。
用于书写本帧幻灯片的说明内容的是d
a、幻灯片视图b、工作区c、大纲视图区d、备注页区。
30.英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标准(1999)建议教师将a知识点与英语学科的教学知识点整合。a.“从大量**中收集信息”b.几何画板c.图形制作d.图形修改。
二、判断题。
1.发现学习只适用于自然科学,不适合用于社会科学。 (错)
2.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3-5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使用电信技术和**资源(电子邮件、**讨论、网络环境)参与合作解决问题活动,为课堂内外的受众提出解决方案、创造知识产品。(对)
3.教师的原有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对)
4.教育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个新的阶段切入,它的获得可以通过短期的突出培训达到目的。(错)
5.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科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灵活的认知工具,如数据收集、处理、表达、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发展。(对)
6.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错)
7.自然的学习应该是围绕主题进行整体的学习,以整体的理解取代鼓励的事实的记忆。对。
8.教学计划是通过教学设计来制定的。(对)
9.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对)
10.让学生通过操纵模拟的系统掌握实验步骤,然后进入真实实验室,可以有效的减少实验中的操作失误。这时计算机模拟实验起到预备实验的作用。(对)
1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是否有效,有赖于学习环境、学生特点和教师等三大因素的相互影响。(对)
12.教师用来增长自己整合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观摩或者案例分析适合于传授知识性的东西,讲演适合于掌握技能性的东西,凡是或者活动适合于态度的转变。(错)
13.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错)
14.软件导航的制作是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基础的。(对)
15.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选择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以及组织形式,适当的安排、调整学生的座位、电脑排列方式。(对)
16.正资料相互依赖指其他组员受到奖励时,每个成员的奖励也受影响。(错)
17.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涉及网页制作、编程兴趣小组、网络知识、电脑美术与动画、校园信息周报、等级考试、信息学奥林匹克等活动课程之中。(错)
18.电子阅读是一种成本高、低效率的阅读方式。(错)
19.教师角色的变化不只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技术只是角色转化的催化剂。(对)
20.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复制过程是在头脑中以表象和语言的形式保存所观察的行为。(错)
21.听、说、读、写字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不是目的。(错)
22在ppt演示软件中,先将并列关系的知识点列于一帧中,然后分别通过超连接的形式链接到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帧,这是线性的纵向导航。(错)
2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应适当同时包括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两个方面。错。
24.认知心理学在反对行为主义的浪潮中兴起,强调要研究人的头脑内部的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分为两种范式:信息技工论和建构主义。(对)
25.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难以实现体验式教学,而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模拟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对)
26.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围较大,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目的是改善学习。(错)
27.认知主义理论认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不同的结构起作用的。(错)
28.人本主义者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对)
29.“信息高速公路”是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标志。(错)
30.把握学习者特征是有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前提。(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上述两种模式中,目前仍是第一种 单独设课模式 占主流地位,第二种 整合模式 仍是少数国家的部分地区或部分学校进行的试验性探索。但是这种状况正在迅速改变,第二种模式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除了上面所列举的日 美 ...
作业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vs课程整合。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县不仅在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还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对于这个基本概念,许多教师还模糊不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题
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a 教育信息化。b iitc c 档案袋评价。d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e 支架式教学策略。f 教学模式。g 信息化学习资源。h 教学环境。i 接受性教学模式。j 教学评价。k 教学设计单元包。l 教学设计方案。m 性教学模式。n 研究性学习。o 教学设计。二 简答题。a 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