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试题总反思

发布 2022-09-09 22:45:28 阅读 4675

2023年高考河南新课标卷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组:朱欣欣。

2023年是河南省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河南省采用新课标全国卷。全国新课标卷与以前的试卷和其它大多数试卷相比,在试卷结构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整套试卷分为ⅰ卷(阅读)和ⅱ卷(表达)两部分。第ⅰ卷(阅读)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必考题考查的内容是:科学类(论述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分值是45分。选考题考查的是文学类现代文阅读(**、散文、诗歌、戏剧)、实用类现代文阅读(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命题遵循“题组等值”原则,分值是25分,最后一道题都是“**题”。

赋分共计70分。第ⅱ卷(表达)考查的内容是语言表达运用和作文,分值是80分。原全国卷中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成语和病句的辨析的考查放在了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一、201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思路:

1、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考查重点。

命题紧扣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如第二大题两题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和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

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题16题通过“长句变短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其中涉及到语意表达的逻辑顺序、前后照应的运用等能力的考查; 17题仿写语句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同时,命题时突出考查重点。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第二大题(一)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史传类”文章,(三)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人物传记,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是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第六大题“写作”考查的是“新材料作文”。

2023年备考:

1)自主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欣赏》《外国**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三个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重点为《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结合起来进行;建议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复习可与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新课标《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高三复习教学时时要破除旧观念,认真逐条对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2.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第五大题15题排序题及第六大题写作以中国崛起的特点上有显著体现,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

二、试题内容及复习建议: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a(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c(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b(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命题特点:1、选材。这四年的选文都是社科类:

2023年是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2023年是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变形”问题(摘编自曾祖荫、曾新的《怪异:明清启蒙文学之特征年也是文学创作方面关于的(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年的选材是关于书法方面的(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2023年对诗经的理解均属于社科类中的文的范畴。

2、赋分。分值固定在9分。三个小题,每题3分。

3、题型。定格在客观单选题上。

4、考点。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一直固守在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四个方面。

其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出现3次),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在2023年有两个小题(分值在6分)2023年再次出现,筛选并整合信息出现3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出现2次),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出现两次(2023年、2023年、2023年有两个小题)

复习建议]2007—2023年新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考查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23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2007—2023年宁夏海类南卷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社会科学类论述文的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自然科学论述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考查角度上,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点,注重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树立整体阅读观念。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自然科学类论述文抓主旨,抓信息;社会科学类论述文抓观点,抓材料)。

4)坚持“三字方针”: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如此物变彼物(张冠李戴),或然当必然(说法绝对),将来变现在(时态不当),部分成全部(以偏盖全),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指此却是彼(指代不清)等]。

复习备考建议。多阅读社科类文章,尤其是文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结合文章练习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一)文言文阅读。

4.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答案为c(敛,退缩,收缩。)—评:注意积累,结合语境。

5.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d(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评:细辨行为,筛选排除。

6.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答案为d(理解有误,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评:借助选支,理解文意。

7.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b级。

本套试题文言文翻译的难度不太大。

命题特点:1、选材。四年的选材全是史传类人物传记:2023年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年节选自《晋书·嵇绍传年节选自《宋史·朱昭传年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年《宋史何灌传》

2、赋分。固定在19分,单选题3个每个3分共9分,翻译题有两个小题共10分。

3、题型。前三个是客观题:单选题,第四个小题是主观题:文言翻译。没有出现其它形式的主观题。

4、考点。综观近四年的所有高考试卷,不难发现,文言文部分的考点一般有:文言实词词义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断句、翻译、主观题。

而这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比较固定,只有四种:文言实词词义辨析、信息筛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翻译。文言虚词和文言断句则没有出现。

考生答题**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1 关键词不译。文言文翻译一定要有关键词意识和字字落实的意识,但有些考生漏掉关键词导致失分。

2 关键词翻译错误。两句中的8个关键词都是文言文常见词语,难度并不大。

3 大意译错。文言文翻译需要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叙述的事件、主语、情感倾向等,然后再逐字对译,这样才能保证大意正确。有些考生或者没有结合语境,或者不理解某些重要词语的含义,导致大意跑偏。

4 译文**现错别字,有语病。

2023年备考建议:

立足课本。考试中的文段来自课外,但知识源于课本。文言文翻译中的许多知识都**于课文。要引导考生充分利用早读阅读课本选文,注意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

多读多练,增加文言词汇量,积累答题经验。能否准确翻译文言语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言词汇量的多少。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读文段,积累文言词汇;多做练习,积累答题经验。

树立语境意识,学会以文解文。要引导考生把要翻译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大致内容,比如叙述的是什么事件、句子的主语、情感倾向等,以文解文。

忠实原文,字字落实。要引导考生坚持“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关键词不失分,大意翻译准确。

复习建议]2007—2023年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与“大纲卷”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设题角度也与“大纲卷”相同,考查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句子四个知识点,题型和赋分也与“大纲卷”相同。因此,我们2023年新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

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抓好课本复习,把必修1—必修5中每一篇文言文中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等,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要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

实词”理解题,可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句,通顺就对不通就错。“筛选并提取信息”题,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

“文言文翻译”题,要牢记“六字法”,即“留”、“对”、“换”、“删”、“补”、“调”。其中“留、换、删”是用于解词,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

高考英语总复习教学反思

内外 教师版 英语教研。杨红梅。昭通市实验中学 云南昭通。摘。要 面对高考英语复习,我有了自己微薄的经验。只要有了足够的信心,合理的方法。就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高考并取得好的成绩。关基础 方法 坚持键词 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以来 经过两次高考总复。习 总体感觉是时间短 压力大 任务重。回顾近几年。理解...

高考英语总复习教学反思

作者 杨红梅。课堂内外 教师版 2013年第12期。摘要 面对高考英语复习,我有了自己微薄的经验。只要有了足够的信心,合理的方法就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高考并取得好的成绩。关键词 基础 方法 坚持。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以来,经过两次高考总复习,总体感觉是时间短 压力大 任务重。回顾近几年的英语高考题,可...

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达标测试题

1 以 溪 海 和 潭 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常见修辞的应用能力和扩写能力。题干给出 溪 海 潭 三种意象,并要求表达感悟,运用修辞,不超过60字。答这道题需要运用排比 比喻 拟人等修辞,将 溪 海 潭 三种意象的特征准确形象描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