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科《教学论》作业

发布 2022-09-08 07:35:28 阅读 5590

以下各题为判断说理题,共14小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意思相近可得分。)

1.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老师向薛生传授的教学方法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法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利用于实践的机会。

2.教学内容选择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引发学习兴趣,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趣。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靓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

保持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就应该给教学内容多增添些形象或想象的成份。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具体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且也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3.选择教学方法时只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教学是一个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不但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学校的硬件设置,等等综合因素。

如果只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这会带来很多的错误,比如低效课堂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4.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

答:我认为这种说法的提出是错误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是课堂教学最起码的要求,还有更高级的,比如创新思维等。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我还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该从国民对于公共空间的卫生和文明习惯的建设和维护这个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共性”开始。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明晰教育的本质,还要有用智慧的光芒照亮教育事业的起点与前程!

5.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学目标(或学习目标)也称为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的明确的表述。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能力,而不是教师采取的途径或方法。

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6.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学评价应以教师的外部评价为主。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然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能力有的很低,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自我的提高下,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会越来越准确,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不是教学活动的附属物,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完整,知识体系完整的学生,培养不断学习的学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长远发展。我们教育者要尊重他,培养他的各方面能力,只有这样去做,才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7.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答:这是正确的。教师的活动,只代表教师的认知,过程只是再次展现了,教师的认知过程,而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时是千人千面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

所以说教师教的活动,加上学生学的活动,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疗效显著。

8.教学目标的表述包含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两个要素。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

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9.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这是正确的。教学为何具有教育性 1、从社会要求看,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来开展的,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 2、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3、从教学手段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4、从教师看,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5、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目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

因此,教学具有教育性。

10.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即教师的教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答:这是正确的。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一个“编剧”兼“导演”的角色,这直接影响到课堂这个“剧本”的走向为题,“演员”--学生对“剧本”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对“剧情”--课堂又有影响。

但这一切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导。

11.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答:这是正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得一切”这种说法的提出,就是这种观点的深刻体现,只有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生命成长,教学活动才算是高级的,对整个社会就是功德无量!

首先这种成长包含两方面,1,对自身学习地认识 2,学习对社会的意义。

目的的确立,也就是学生生命价值观形成,会更有利的促进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又会有力地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两者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说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正确。

12.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师的活动,只代表教师的认知,过程只是再次展现了,教师的认知过程,而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时是千人千面的,哪怕你这个教师知识在渊博,能力再强,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

所以说教师教的活动,加上学生学的活动,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疗效显著。

13.实现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前提和保证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行为。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主体,已经提出好多年了,而在有的课堂中,这种主体行为体现的不是很理想,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太强调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附属的位置。

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久而久之,甚至会对学习疲倦,厌学现象便随之产生了。教学活动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两者的科学配合,共同参与、互相合作,这样教学活动才能焕发蓬勃生机。

14.目前的教学评价注重质性评价,量化评价因容易造成"唯分数论”,所以应弱化或取消量化评价。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唯分数论”在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话,容易使教学偏离方向,而忘了教学的初衷!

教学是人类特有的行为,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应该有一种评价体系,否则难以提高教学行为。“分数的评价”是一种评价体系,如果作为唯一,那就无视学生的多面性,否则会带来片面的评价结果,学生的发展,应该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运用多样性评价体系。所以应弱化或取消量化评价。

教育专科《教学论》作业

以下各题为判断说理题,共14小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意思相近可得分。1.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老师向薛生传授的教学方法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研究性学习是指 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 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

教育学专科《教学论》作业

以下各题为简答题,共18小题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 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 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 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

学科教学论作业

性学习的课堂感悟。传统的教学论总是过分地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学生的重要作用,不顾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接受能力等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这种外在压力下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只能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谈不上对学习的乐趣更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性学习 则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