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类书:一概念:辑录各种书籍上有关的资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以便寻检、征引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文献汇编)。
二主要代表作及其特点:a、《永乐大典》,明成祖时解缙主持编纂,是我国一部庞大的类书。b、《古今图书集成》,清代官修类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全书合叙目共十五篇,分列五百四十部,每部建立一个部首,是一种形书。《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以“六书”为理论指导,以周秦书面语言为对象,对汉代所能见到的古文字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综合性的研究。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借以解读文献语言的训诂专著。
3、“四体二用” :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针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的新的看法。他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六书”?
古把汉字的造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不是在造字之前就有的,而是后代的文字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
“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如何区分会意字与形声字?
如何区分会意字与形声字?根本的方法是分析字的构件在字中的关系。会意字和形声字虽然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组成,但构件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会意字的构件之间在意义上有联系,构件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就是新组合起来的字的意义。如"竹"与"句"(句是古勾字)组成了"笱"字,意义是"竹子的钩","耳"与"刂"(刀)组成"刵"字,意义是"割耳朵"(这是古代的一种肉刑)。形声字则不然,半形半声,各负其则,构件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如江、河、湖、海中的形符"氵"(水)与声符"工"、"可"、"胡"、"每"等等。
3、“词类活用”的类型。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三、翻译题。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翻译: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
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晋国,**有知足的啊?
既然已经东边占领了郑国,(便)又想肆意侵占它的西边。如果不攫取秦国(的国土),将取谁的呢?损伤秦来让晋获利,还请您想想它。
”秦国国王很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驻防(氾河南岸),(自己率大部队)回国。
2、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被徐公,七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内因?”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比得上你呀!
”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
”妾说:“徐公**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
“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一、名词解释。
1、部首:编字词典时通常将具有同一个偏旁的字汇集在一起,这个相同偏旁置于首位,这个置于首位的偏旁就叫“部首”。该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
2、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3、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一种是“句”,一种是“读”,合称“句读”,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
二、简答题。
1、宾语前置的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硕鼠》又又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4)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中“自信”应理解为“信自”。
2、名词用作状语的类型。
1 )表示处所。如 “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廷”意为“在朝廷”。
2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3 )表示对人的态度。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奴虏”译为“象对奴虏一样”。
4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象蛇一样”。再如“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句中“云”“响”“景”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象云一样(聚集)”“象回声一样(应和)”“象影子一样(跟从)”。
3、“之”的用法。
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前一个“之”,这。后一个“之”,它,代秦国。)(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三、分析题。
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
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前一个“老”,“幼”名词活用为动词,尊敬,爱护。
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
4、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客人”。
5、文王以万里而臣诸侯。
臣,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臣子”。
二) 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作用。
1、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犬一样。表示行为的状态。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表示行为的凭借。
3、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日。时间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对待。表对宾语的态度。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在东边。方位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趋向、位置或区域。
四、为下面的文言文增加标点并翻译。
汉语基础平时作业 3
汉语基础。第3次平时作业。得分。批改人。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得分教师签名。1 词汇是语言的是词和语的集合体。2在跟别的语言单位组合时位置不固定,既可前也可后。3 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则以为主。4 古代汉语中,以为主,而现代汉语中则以多音节为主。5 词汇的基本属性包括 系统性 历史性6是词...
汉语基础平时作业 2
汉语基础。第2次平时作业。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除中外,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日本 韩国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2.现代汉字是一种 意符音符文字 可以简称为意音文字。3.从汉字符号记录语言的单位来看,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语素文字。4.大多数拼音文字是线性文字,汉字是平面性文字。5是构成现代汉字...
汉语基础平时作业 4
汉语基础。第4次平时作业。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记录语言的符号是。2 篆书分为四个阶段。3 汉字的结构单位可分为 和 两种。4 古文今译的要求是。5 对初学者来说,古文今译应该分两步进行。第一是第二是。6 古文标点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是二是标点符号使用不当。7 目前我国各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