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置有效作业

发布 2022-08-23 02:30:28 阅读 5831

科学布置有效作业,全面落实减负提质。

祁永山。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提质”呢?关于语文教学如何“减负提质”曾听到过3种有趣的说法:

1、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2、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3、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提质的教学。要切实做到“减负提质”,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观点:

(一)课后作业分层化,能更好地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学生是生命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我分了一些层次。

有些作业中,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

在背诵课文时,对于学习较好者,背诵全文或多背几个自然段,而对于学习有困难者,则只要求背一段。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采用分层作业,就要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

做全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的心灰意冷。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

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课堂提问与作业有机结合,“减负提质”要从课堂入手。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大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和衡量学生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提问可以反映出学生所学的概念是否清楚、规律是否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否具备。因此,我们可以把提问与作业进行有机结合。学生需要针对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进行思考、反馈、再思考、最后总结,学生在回答提问的时候,就是在完成一道道作业。

同时,提问也是一种即时反馈的作业形式,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通过肯定、追求或补充进行即时反馈。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影响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要注意:

(1)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

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大家都“吃饱”,人人能“消化”。一般的课堂教学常常会牺牲一部分两头学生的利益,造成优的“吃不饱”,差的“消化不了”的不利局面,因为部分教师为了使教学进程更加“顺利”,习惯于让所谓的好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中、差生容易错误地认为课堂讨论只是优秀生们的事,与自己是无关的,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愿意参与讨论答问,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另搞一些“地下活动”,这是造成中、差学生不求上进的直接原因之一。

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设计的提问应有针对性,构思要巧妙,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的提问方式。新知识的导入部分或简单的问题找个别后进生回答,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旧知识,又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较难的问题由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这部分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对新知识的掌握水平具有代表性;那些富有挑战性和总结性的问题请班上的尖子生回答,这样通过他们对新知识的阐述,即可以帮助大多数学生复习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学生的独创意识当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针对中下等水平的同学要多给出一些发言机会,让他们真正地加入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拓展性作业的开展,让“减负”不“减质”。

“减负”不能“减质“,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学能力和耐挫能力,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

“减负”之后,我们倡导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经典书籍。班级可以开展阅读“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评比活动,班级开设“阅读交流沙龙”,引导学生阅读“精品书”,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

“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们记忆的东西多两倍。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

2.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可以利用家长的力量协助教育孩子。“减负”之后,学生课余时间相应变多,可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在劳动中丰富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于家长来说,要更多地与子女沟通,注重子女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培养,增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克服困难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意味放松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自流,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学校、家庭、社会仍要加以纠正,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减负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教育孩子的任务并没有减,这就意味着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多形式、多分层的作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掌握知识,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真正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快;课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提高”,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如何科学有效地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小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 深化知识 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 供学生课外实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

有效布置作业

如何布置一年级家庭语文作业。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 深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有效性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伙伴也由始至终有作业的相伴。课堂学过的新知,如若没有课后的巩固,孩子们是很快就会忘记的。尤其是低年级,学...

有效的布置作业

如何有效地布置语文家庭作业。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在对作业的布置上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变化,在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和评价下,作业的布置也开始独具特色,学生由被动的接受作业上升为自己创新作业,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开始充实自我的作业设计,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