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发布 2022-08-19 08:01:28 阅读 9851

《静夜思》一诗清新朴素,明白如画,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下面整理了一些《静夜思》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夜思》这首诗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

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

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学习古诗,吟诵很重要。在教学中我这样设计:首先**《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

然后让同学读,通过当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

、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

“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这节课,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

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你会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静夜思》教学反思

李白的 静夜思 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年 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 秋夕旅怀 不妨看看人教版一年级上 静夜思 教学反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古诗 静夜思 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

人教版一年级上《静夜思》教学反思

李白的 静夜思 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年 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 秋夕旅怀 不妨看看人教版一年级上 静夜思 教学反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古诗 静夜思 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

人教版一年级上《静夜思》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 静夜思 教学反思。李白的 静夜思 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年 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 秋夕旅怀 不妨看看人教版一年级上 静夜思 教学反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古诗 静夜思 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