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发布 2022-08-18 00:42:28 阅读 2115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

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

2.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才智。

并联系实际进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学习重点] 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学习难点] 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弄懂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分析讲解课文第1段。

导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同志的称赞。

***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一、 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

曹刿(gu又何间焉(ji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吾视其辙乱(zh夫战,勇气也(fū望其旗靡(mǐ

2).熟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全文。

2、学前准备: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二、合作学习。

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质疑导学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四、学习检测:

1“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细读课文,深入分析,研究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

一、 自学展示。

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明确:

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乘”有两义:

(1)为共乘一车,“乘”读ché2)为另给一车相随,“乘”读shè课文从“乘”(1)义说,这样比较好理解,因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车论战才方便。

二、合作学习。

1.**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2.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

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

“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

三、质疑导学。

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学习检测。

课后练习一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导入新课。“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

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一、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4).阅读课文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2、学前准备: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二、合作学习。

1、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2、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

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

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5 诗词六首。知识目标 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过程目标 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 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 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体会五首诗词的内涵。教学难点 诗词的意境。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方法 理解 体会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附作文范文 一积累 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万仞ren 冀州ji 豫南yu 山北之塞s b.魁父kui 渤海bo 叩石kou 孀妻弱子shu ng c.匮乏kui 始龀ch 箕畚b n 一厝朔东cuo d.陇断1ng 智叟su 荷担h 出入之迂y...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习题

6 得 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的我与故不为苟得也。7 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得之则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四 词类活用。1 蹴尔而与之。2 空其身。3 人恒过,然后能改。4 行拂乱其所为5 劳其筋骨6 饿其体肤。7 入则无法家拂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