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80分。考查内容七年级知识占10分,八年级知识占5分,九年级占历史试卷命题完全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进行命题,重视对三维目标的考查,1、重点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情况;
2、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题重视基础、强调能力、重在应用、突出创新,难度适宜。
三、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共计3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选择题的得分约二十多分,基础知识掌握还不错。选择题错得最多的题目是第题, ,二是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名词不理解,三是历史时间比较难记,掌握不扎实。
2.非选择题。
第二至第五题为非选择题,共计5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我校学生的平均得分大约是20分左右。
第二题9分,学生得分大约是4分左右,失分最多,原因是多数学生对图未看懂,做题时急于求成,分析得不全面不准确。
第五题20分,平均得分大约是8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识记能力差等。
三、从卷面反映出学生常见错误有。
2.学生阅读、审题、和迁移能力有欠缺。从试卷中可以看出,不少学生阅读、审题能力较差,一题多问的出现丢问和颠倒顺序回答现象,还有不能从试题提供的文字资料和**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做题时,无从下手,文字表达不切要点,不会灵活运用,答非所问。
2.答题的规范性差。
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在卷面上乱涂乱划;有些学生答案缺乏层次性,语句不通顺,逻辑性差;有些学生出现错别字等。
四、四教学中的改进措施及办法。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复习。
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因此在教学和复习中继续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将识记、理解和运用层次的基础知识掌握得烂熟。同时要加强对中下层学生的督促和关注。
2、注意学生卷面整洁度训练。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严格要求,养成习惯。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答题,尽量做到序条理化、要点化,用规范的历史语言答题,减少或杜绝错别字。
4.精选试题,通过做“练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答题技巧。
八、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
2、学生审题不认真导致失误。
3、学生的学科能力尤其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辨析说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规范,答题错位。
5、师资匮乏,课时不足,副科思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九、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注重历史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
掌握基础知识要力争做到: 先死后活:打牢基础死中求活:
不能生吞活剥,要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掌握知识。 死活结合: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消化知识死去活来:
通过对知识由记忆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达到左右逢源,运用自如的程度。
2、重视习题的精选,适时进行答题技巧指导,提高复习效益。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精选一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典型题目重点讲评、讲透彻。通过讲评,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答题技巧。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细心审题,具体来说就是在做题时:
1)首先,寻找题目的关键词、关键句。
2)其次,要把握题目涉及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弄明白试题的方向和命题意图。
3)在审完题后,根据题目组织答案,答案必须是问什么答什么,切中要害,语言简洁明了,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切忌长篇大论。
学生只有在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才能快速做完选择与辨析题,节省考试时间,腾出更多时间做好材料或综合题。在依据考试说明,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试答题中,根据题意,先回顾与此题相关的书、课、子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重视阅读尤其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训练,加强解题指导。
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必备题型,它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主要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组合型材料解析题三类。解答历史材料题一般要注意以下问题:
1)、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
2)、尽量用试题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3)、阅读材料时,要重视材料出处。 一些同学在读材料时,只读材料正文的内容,不读材料出处或时间,觉得用处不大。其实,材料出处,往往能帮助我们确定答题的时空范围,起到定位作用。
4)、善于利用试题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确定答案。有部分主观性试题的答案直接来自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
5)、读懂材料大意即可。 有些同学在读材料时,读得过细,字斟句酌。其实,读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从中提取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只要能读懂材料大意,能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就行了,对材料中的个别字、词读不懂也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一篇材料不可能字字玑珠,没有必要字斟句酌,更不要划分句子成分。毫无目的的精读死抠,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4、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5、适度关注时政热点,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及办法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的总体评价。
九年级历史试卷完全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进行命题,重视对三维目标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情况;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重视基础、强调能力、重在应用、突出创新。试题难度约是7:
2:1,难度适宜。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1.试题贴近现实,以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作为学生知识考查的切入点。如:“电灯的发明”、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构建和谐社会”等。
引领学生关注现实,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真正体现了“以史为鉴”。
2.试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注重对三维目标的全面渗透。
侧重对中外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考查。如选择题中:“《汉谟拉比法典》、《独立宣言》、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明治维新”等,都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爱迪生、卡尔·本茨、华盛顿、”等,都是世界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和成就的人物。对于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考查并不是简单的再现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对比、联想、比较、综合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大量史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第二大题和第。
四、第五大题,提供了五段材料、一幅**,依托这些材料,创造出了新的情景,在处理这些情景时,学生必须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合、理解和运用,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4.试题形式多样,**并茂。
本试卷引入**一副,让试卷变得更生动形象,全面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围绕重要的学习主题命题。如第五大题,“反思历史”, 1题,引用恩格斯的话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第2题“珍爱和平,以史为鉴”; 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在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明确历史的线索,要加强比较和综合,不要死记硬背。
八、中考试卷中反映出的六大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模糊混淆,画蛇添足,理解不透彻。
2.审题能力弱。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审不透题意,抓不住关键点作答。
3.解题技巧弱。应变能力差,死搬硬套,不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4.表述能力弱。语言欠规范,词不达意,条理不清,因错别字失分较多。
5. 提炼概括弱。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丢三落四,挂一漏万,失分较严重。
6.书写潦草、卷面凌乱学生基本功有待提高。
九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通榆八中。一 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230多人,最高分98分,最低分29分。其中九年一班优秀人数为22人,及格人数为37人,有一人不及格。九年二班优秀人数17人,及格人数为32人,差控人数为5人。九年三班优秀人数为16人,及格人数为38人。其它三个班情况也大致如此。二 试题分析。总的来说,这...
九年级历史学科分析
九年级历史情况分析及措施。一 学生情况。1.上学期期末考试,74人参加考试,80分以上24人,53人及格,不及格21人,其中2人为差生,平均69.9分。这个年级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两头大,中间少,有优生,但尾巴重,中等生偏少,有待促差壮大中等生。2.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比较自觉,能按时完成作业,上...
八年级历史学科月考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年级参考人数总分9.19.29.3合计。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51525452 质量分析。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分析 1.本次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 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