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组:语文组时间:2016-3-22 地点:语文教研活动室周次:7
主持人:吴海水主讲人:黄全国。
课题:《曹刿论战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参加人员:吴海水、黄全国、柳定海
九下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科组:语文组时间:2016-3-22 地点:语文教研活动室周次:7
主持人:吴海水主讲人:黄全国。
课题:《曹刿论战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参加人员:吴海水、黄全国、柳定海缺席人员:无。
备课情况。曹刿论战》复习课集体备课前教案。
主备人:黄全国。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曹刿论战》是一篇重点文言文阅读篇目,从重点词句到内容都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整体把握。
1、提问: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述了利于**的时机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之时。
三、课文分析。
在战前、战中、战后,曹刿都有哪些言论和行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表现了什么性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复习本课。
(一)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1、思考问题:
(1)曹刿的身分怎样?
明确: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在此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反映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及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4)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句。这三个字引起了下文战争条件的分析。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认同哪一方面?理由是什么?表明了曹刿的什么思想?
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施惠);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享神);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狱)。
认同第三点。表明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通过对这三方面准备的评价,体现了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
(5)本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转入对他临阵参战指挥的描写。
(6)本段中曹刿有哪些行动和言论?体现了什么思想?表现了什么性格?
明确:先写了曹刿与乡人对话,表现了曹刿的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其次写了曹刿请见与庄公论战前准备,体现了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先决条件的思想,显示了曹刿深谋远虑的品质。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并归纳:
(1)指出重点词语:
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弗敢专也---个人专有;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弗敢加也虚报;必以信实情;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2)重点句子。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何以战。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词多义:
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
(二)研读第二部分(第2段)
1、思考问题:
(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
(2)作战地点选在**?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
(3)战斗开始时和齐师败绩时,鲁庄公是怎样做的?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攻敌时机和追击的呢?这分别表现了两人的什么性格?
明确: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体现了庄公的急躁冒进心理。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体现了曹刿高明的指挥作战本领。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
(1)指出重点词语: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齐师败绩大败; 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2)重点句子:
a战于长勺。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三)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
1、思考问题: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2)曹刿的回答有哪两层意思?表明了曹刿的什么思想?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一层解释他选择追击时机的原因。
本段中夫战,勇气也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个省略句,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表明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最终夺取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2、学生结合注释整理重点词语,小组交流、明确。
3、小组内翻译课文,互相纠正。
4、教师检测并归纳:
(1)指出重点词语: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
(2)一词多义:
故:故逐之(所以) 公问其故(原因)
四、人物分析。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一知民心向背,有为国分忧的精神;
二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
三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
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可见,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五、写作手法分析。
1、对比手法的应用。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课文剪裁的原则和效果。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六、课后训练。
(一)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2分)
鄙狱:2下面各组加点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②未能远谋陈胜吴广乃谋曰。
③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公问其故故逐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科组 语文组时间 2016 3 22 地点 语文教研活动室周次 7 主持人 吴海水主讲人 黄全国。课题 曹刿论战年级 九年级教材版本 苏教版。参加人员 吴海水 黄全国 柳定海缺席人员 无。备课情况。曹刿论战 复习课集体备课前教案。主备人 黄全国。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2 ...
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阅读指导课教案。纪念 初议稿 试教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知道什么是最珍贵的纪念,树立爱护公物 爱护建筑的良好习惯。教学重 难点 理解为什么 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 导学方法 讨论 教具准备 挂图多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小动物们自己盖了一件小亭子,大家都想在上面留下纪念,它们都留下什...
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
旧寨乡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秋天的图画 初议稿 2.1班试教 李霞。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2 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 赞美之情。3 能正确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掌握 三点水 和 火字旁 写法。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