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
2.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文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唐雎不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完璧归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成语故事的主人公蔺相如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识破并粉碎了秦王的阴谋,保护了赵国的利益,并在后来的渑池会中进一步维护了赵王和赵国的尊严。其实在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像蔺相如这样的谋士能臣还有很多,如墨子、烛之武、毛遂、唐雎等,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胆略维护和平,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看看弱国使臣唐雎在面对狡诈蛮横的秦王时是怎样处乱不惊,机智勇敢地挫败强秦的阴谋,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
二)疏通文意。
1.读通文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遍,划出读不通、读不顺、读不懂的句子,先利用书下注释理解词句,然后生生互助完成对字词句的初步学习。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共同问题。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1)教师出示重点字的读音辨析,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掌握判断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一些易错的重点词语,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3.学生再次自由朗读、互读课文,达到流畅的程度。
三)感受人物形象。
1.读一读,演一演。
教师导入: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任选一种方式,选一段,说一说,你们要读出或者演出一个怎样的秦王、唐雎或者安陵君?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总结。
唐雎:沉着冷静、不畏**、敢于斗争、忠君爱国、凛然正气。
安陵君:有见识,能看透秦王的伎俩,说话委婉。
秦王:贪婪、骄横狂暴、色厉内荏、阴险狡诈。
2.抓住重点语句精读。
教师导入:同学们的朗读体现了“有理在于声高”,秦王和唐雎一个声音比一个声音高。那么我们应抓住哪些词语读出人物的特点呢?
1)想一想,下列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盼安陵君许。”
教师总结:关注秦王的自称“寡人”,注意虚词在文中的语气作用。
2)请你写出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教师总结:读出言外之意。
3)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段,想一想唐雎的语言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唐雎的语言形式上简短,语意连贯、语气强烈,有气势,能表现出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表现出唐雎不畏**,大义凛然的特点。阅读时要读得一气呵成,铿锵有力。
3.分角色朗读。
4.唐雎不辱使命,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是如何取得斗争的胜利的呢?
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名为“易”,实为“夺”。在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说”,于是,当唐雎出使秦国时,秦王便露出威胁之意。
对此,唐雎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减弱了秦王恃强凌弱的气势。
接着唐雎强调了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即“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明安陵君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这段话,言之有理,言之有“节”。
2)针锋相对,言之有“据”。秦王见“易地”不可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天子之怒”进行恫吓。唐雎沉着冷静,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士之怒”进行回击。
3)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倘若唐雎只用“舌战”,不辅以“武攻”,秦王是不会屈服的。以行证言,能够使言辞更具威慑力。
唐雎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举动,证明自己欲刺秦王之言的真实性,迫使秦王屈服。
5.本文为什么详写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略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的结果,甚至对他如何到达秦国、怎样见到秦王、怎样回国的内容一概不写?
本文写的是安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重点是写唐雎与秦王在秦国展开的面对面的较量,从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中心思想,因此,对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要详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的结果,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作用较小,故略写。而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见到秦王、怎样回国的内容与中心思想无关,故一概不写。
四)体会语言技巧。
1.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者把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生动、简练的人物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例如,第2段中,秦王先是委婉发问,然后表露出威胁之意,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于他的意志。唐雎则沉着应对:
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秦王的傲慢自大、盛气凌人和唐雎的不畏**、机智勇敢,在此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运用对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秦王和唐雎一会面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是大国国君,傲慢自大、盛气凌人,处处表露出威胁之意;唐雎虽是小国的使者,却从容镇定、据理力争、义正辞严,不因秦王的威胁而屈服。在斗争过程中,两人前后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表现了他捍卫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敢于斗争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 1 掌握基础知识2 能根据题意运用知识 重难点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一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1 唐雎j 聂政ni 韩傀gu 2 免冠徒跣xi n 以头抢地qi ng 彗星袭月 休祲降于天j n 天下缟素g o 寡人谕矣y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以大易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1 理解文义,把握故事情节。2 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 动作 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准确理解隐藏着的 潜台词 4 学习唐雎不畏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的精神。一 导入新课。荆轲在易水河畔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 战国策 里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1 借助文言语气词有个性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性格。2 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3 学习唐雎不畏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语言 动作 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方法 讨论法 朗读法 法 合作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