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6《蒲柳人家》教案1新人教版

发布 2022-08-16 15:07:28 阅读 1999

《蒲柳人家》

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这篇**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3、品味**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这篇**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常识。

1、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简介《蒲柳人家》: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节选部分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旁批,讨论交流。)

师生归纳: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憎分明,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是女中的豪杰。

爷爷何大学问:他长得象关公,脾气性格也象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四、问题研究:

为什么说这篇**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讨论理解。)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这可以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中反映出来,更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现出来。

对这种人物、这种品德的追求,正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

可以说,刘绍棠以一种平凡中的传奇的形式,赋予了这一民族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内在地暗合了民族的审美习惯,为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另外,**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结构上,《水浒》先讲述单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聚义梁山,共图大业。

而本文的结构也正得其神韵,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他们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特色的语句并分析,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这篇**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的文采和趣味性。

六、拓展迁移。

这篇**借鉴了中国传统**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评书《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体会本文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七、布置作业:

根据课上所学,再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进一步体会这篇**的语言特色。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6蒲柳人家教案

蒲柳人家 教学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2 理解这篇 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3 品味 的语言。教学重点 1 分析 人物形象。2 品味语言。教学难点 理解这篇 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简介常识1 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 简介作者。3 简介 蒲柳人家 故事背景发生在2...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蒲柳人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 蒲柳人家。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 语言大多是民间口语 俗语,活泼伶俐。因此,本创意的设计是 多层面的诵读 感受 触摸和积累语言。教学步骤 一 变体式阅读 即把本文节选的两章节当作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来读。1 指导学生拟如下小标题 何满子与奶奶何满子与爷爷。2 学生通读全文,完成字词疏...

九年级语文下册6《蒲柳人家》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6 蒲柳人家 赏析。刘绍棠是乡土文学的积极倡导者。蒲柳人家 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乡土 多方面的特点。和20年代台静农 许杰创作的乡土 一样,蒲柳人家 对特定地域乡村社会的风土人情作了精心描摹。它写的是30年代京郊大运河边的乡村生活 何家那个杨 柳 榆 槐围绕着,篱笆上爬满豆角秧 房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