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秋水。
第一课时)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 )涘( )渚( )
仲尼( )殆(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
描写海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有篇, 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不少于2句)
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
第20课秋水(第二课时)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泾jīng 涘yǐ 渚zh
b.泾jìng 涘sì 渚zhě
c.泾jīng 涘sì 渚zh
d.泾jìng 涘 yǐ 渚zhě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
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
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
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少仲尼之闻。
泾流之大。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泾流之大:
②不辩牛马: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
①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②东面而视:
阅读训练】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③“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6、请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定题目。
中考精选】2007.茂名市)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第21课愚公移山。
1、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 )荷担( )箕畚。
孀妻( )始龀( )穷匮( )
智叟雍南( )朔东(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
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 )
寒暑易节河阳之北。
而山不加增(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
词义: 4、 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5)操蛇之神闻之 ( 不能称前时之闻。
5、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6、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7、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本文的体裁属于。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河曲智叟: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
汝心之固: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
何苦而不平: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
曾不若孀妻弱子: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
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其如土石何? 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6、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7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 倾 tu 阵和睦 h ng 德量力 du 下 hu 崩 c 帝室之 zh u 以头地 qi ng 社 j 钝 n 斟 zhu 2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2分 1 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 望江南 2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江城子 3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 六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 积累与运用 33分 1 古诗文默写。10分 1 陈涉世家 有陈胜豪言壮语 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2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 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 武陵春 中创意出奇,以的词句,物化了自己...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人教九年级上维度abc拓展练习。第六单元测试。维度a 60 一 通假字 24 1 1 发闾左適戍渔阳 通 音 义。2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 音 义 3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通 音 义 4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通 音 义。5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音 义。6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通 音 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