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 2022-08-10 13:38:28 阅读 3256

基本信息。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数轴》。作者及工作单徐建华孝昌县邹岗镇卢管中学。

位。教材分析。

数轴”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理数” 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1)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2.

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数轴的概念。

2)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

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教学难点: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师:大家学过数轴吗?

若有学生产生疑。

抛出“数。问,则出示小黑板题生思考,作答。

轴”,给出悬念,目:指名完成题目。

随之用小学六年。

用直线上的点表生思维活跃:数。

级学过的“用直。

示下列各数:轴原来已学过,忆旧。

线上的点表示。

.5知,完成题目。

数”释疑,一紧。

在数轴上标出。

一松,即吸引了。

学生的注意力,2、师:学上节课。

也激起了学生学。

的时候,“数不够用。

习兴趣,建立数。

了”,就出现了谁?

轴的初步印象。

评价学生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入下一环节。

1、学画数轴。让学生举生活中负数的例子。

出示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小黑板),让生读出其读数。

温度计的读数绝对值不宜过大,便由温度计的于作图时确定单位长温度值引入,而度,本课中的数轴尽不是直接问“负量使单位长度确定为数在数轴上怎么1。)生接受评价,增表示”,是便于后。

师:想不想将它强学习的主动性。面教学在数轴上们也在数轴上表示生读出读数表示负数和有理呢?数的大小比较。

师示范画数轴。时,更便于学生板书时,隐含强理解。调数轴的三要素,在标注负数时,方法有二:一是与温度计比较;二是观察距离原点正(反)方向几个单位长度。

强调:负数从0向左写起。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师:请将小黑板上的温度计读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教师口述例1。生积极动手,认师:将有理数分真作图,同步完成类时的例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师:是不是每一个有理数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相反数。师:观察–2和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引导学生从两生试举例,并表方面考虑:①数的表示。现形式;②数轴上的位置。

师小结,给出“相反数”的概念,强调“互为相反数”。

4、通过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由生活中温度由–5℃、

℃的变化,结合小黑板温度计图,引导学生。

师:数轴上越往生板演。同桌互哪边数值越大?(侧查互评、自评。放小黑板,温度计真像数轴)越往哪边数值越小?

师:试从数轴上指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出示例3,指名板演,讲评。

所涉及的数据难度不大,学生兴致高涨。

创造条件使喜“静”的学生也“动”起来。

多次让学生板演,给学生提供上讲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练习。四、课堂总结,评价。

五、作业。渗透了集合概念,更明确了。

教科书第39页。

生踊跃回答。数轴上数的大小。

随堂练习”内容。

关系与左右方向。

引导,讲评。

的联系。总结,评明确改进方向,师生总结本课内容。师生对话,师:你感到自己今天价。增强学生学习数的表现怎样?学的自信心。课后习题。

独立完成作业板书设计。

数轴。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数轴(直线)小←——大相反数互为相反数。

有理数的分类)1、原点(此处是教师示范的数轴)0的相反数是0

2、单位长。

度正数》03、正方向任何一个……来表示。负数<0

正数》负数。

例2学生板演区)﹣5<()5>()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表。

学习情况(很好20分,还可以10分,一般。

如何改进。5分,不好0分)

课前预习合作讨论课内发言作业总评。

教学反思。1、有关有理数的分类,“分数”已不同于小学阶段“分数”的内涵,而是将部分小数已纳入其中,在此(或第一课时)学生有疑问,教师只略讲,而是到学习无理数时再详解。

2、要求学生画数轴,怎样确定原点的位置?怎样确定单位长度?在数轴上画出几个单位长度?这些都与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关,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在本节掌握时还存在疑问。

3、关于数轴上有理数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不够,可设计游戏:指定若干名学生站成一排,间距相同,每位学生表示数轴上的若干个点,教师任意指定某学生为原点,其余学生说出自己所表示的有理数;较高一个层次,指定某学生为非原点的一个有理数。培养学生对数轴的正方向感。

4、对利用数轴将几个有理数排序练习不够。

七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4节第一课时平移。教材分析。从 课程标准 看,图形的变换是 空间与图形 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将 平移 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七年级

课题作者及工作单位。基本信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材第2章第6节有理数的加法。许志文孝昌县邹岗镇卢管中学。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 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 代数式运...

3 3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案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第2课时 一 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初步理解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具备了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的基本技能。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