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卷面分析

发布 2022-08-09 08:28:28 阅读 6744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卷面分析。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石学凤。

一、学段总体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历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设计:在教学中,我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灵活的运用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教学重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大胆**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结合教学计划尝试对下面的几点教学的**,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内容的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一)、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都已会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都很清楚。而20以内数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数的组成非常重要,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证实绝大部分的学生对概念含义,都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和尝试了以下几点方法:

1、在准备课**现1到10各数,虽然只是了解情况,不作认数的要求,但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以后正式学习认数做好准备。

2、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为了使学生便于比较数的大小,在认时特别要求学生首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3、在教学对数的序数含义时,重点使学生知道一个数即可以表示一堆物品的总数,又可以表示一个物品在一个序列中排第几。

4、在教学11——20个数的认识时,特别注意数的组成,例如十和几个一的练习,并出现“个位”、“十位”,引导学生自制“个位”、“十位”表,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演示,引导学生动手摆实物,使学生对20以内加、减计算打下较好基础。通过实践,教学上述的内容,所担任两个班学生掌握这类知识的成效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二)、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和计算规律。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为了突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最好从4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放在一节课内,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进行对照,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联想算出加、减式题的得数。

教材中是利用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或两个减法),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学生从一幅图表示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例如教到的得数是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新的知识中,实现了学习的迁移。这样,避免了算加法时计算单调和得数单一的缺点,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逐渐地能够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节省了教的时间,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增加学生操作活动的内容,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的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活动和操作的设计,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开始讲加减法时,先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图形来说明加、减法的含义,抽象出数和数的计算,接着就让学生按照题意动手摆事物图形或学具,便摆边说出算式,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再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先用事物演示如何把第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让学生摆学具,表示怎样用凑十法计算,然后在头脑中想着操作过程,抽象出用凑十法计算方法,经过试验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学法指导:一)、培养认真、主动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身体直直坐,眼睛向前望。回答问题先站好,声音甜又亮。

手不动脚不晃,比一比谁最棒”。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这群只有。

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持久性较差,要他们象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40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给孩子发小红旗,开展“谁是课堂明星”活动。

其次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跟同学交头接耳,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

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

4、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1)、做好准备工作。

孩子马上削好铅笔后,先上厕所再喝水等**响起后在教室里等候。等一切就绪后,首先检查的是是坐姿,提醒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张、足平和“三个一”,并结合口令:

“准备---这时孩子们要做到“八个字”预备——这时候孩子们要做到“三个一”。

2)、认真作业。

培养学生一回家就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会就要主动问。完成作业要迅速及时,不拖拉。第二天一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交作业。

在完成作业的评比上,我采用了鼓励法,经常展示写得好的孩子的作业,用这些好的榜样激励学生都努力把字写好。

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学法指导的基础,也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比如,怎样准备上数学课:

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练习,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数学概念、算理、法则、公式等各类基础知识的学法研究也属于这个范畴。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数学要会读、会听、会想、会说、会写,“会想”也就是会“思考”,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成功的标志。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能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只有让小学生眼、耳、手、口、脑都用起来,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训练。在思维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强化求同、求异思维对比训练。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思维活动,所以教学要创设间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参与。在思维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一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一年级数学卷面分析一年数学卷面分析。一 对试题的认识。本次测试试题内容包括20一年级数学卷面分析难易适度一年级数学卷面分析。试卷覆盖面较广,既检查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也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形式及版面设计灵活多样,活泼新颖,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学科自身...

一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卷面分析。庞菊秀 20xx年7月10日。一 试题分析。从本次考试题型上看,一方面,在全面考核孩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孩子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考查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孩子审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卷面分析

2015 2016年度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卷面分析。利通区第十二小学张晓蕾。本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年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如下 一 成绩分析。二 试卷分析。这份试卷以教材为依据,涵盖了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所有内容,命题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体现基础性 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