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一二章复习学案

发布 2022-08-08 13:20:28 阅读 3931

第1节溶液的形成。

1、溶液。1.形成:

(以氯化钠溶液的形成为例)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na+和cl-,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注意:并不是所有物质在溶解时都解离成离子,有的物质,如蔗糖,在溶解于水时是以蔗糖分子的形式扩散到水中的。

】氯化钠溶液是由na+、cl-和h2o组成的混合物,各种离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

2.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被溶解的物质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质溶剂(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

3.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4.数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5.命名:x x(溶质)的x x(溶剂)溶液例:nacl的水溶液。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2.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3. 溶液一定是均。

一、稳定的。

4. 均。一、稳定的一定是溶液。

5. 只有固体可以作为溶质。

6. 在某溶液中,溶质只能是一种。

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2、溶解的过程。

水合过程:放出热。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nacl固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相等,溶解于水没有热量变化。

nh4no3固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解于水吸热。

naoh固体、浓h2so4: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解于水放热。

3、乳化现象。

1.概念: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现象。

2.过程:3.乳化与溶解:

1)区别。乳化:

溶解:2)联系:溶解与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加均匀。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概念理解。

1)“一定条件”包括:一定的温度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条件改变,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要先强调条件。

3)“该溶质的”: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未必是另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nacl固体会溶解于该kno3的饱和溶液。

3.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1)对于不同溶质:

2)在溶质相同、条件相同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更浓。

4.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

1)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溶液中有剩余溶质存在,则该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溶液中没有剩余溶质存在,加入少量溶质,如果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该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溶质的量减少,那么该溶液就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相互转化。

第2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公式:公式变形:

4)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

溶质的质量指的是已经溶解在溶剂里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如果没有完全溶解,则不包括未溶解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体积分数:也是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52°白酒的意义:100ml白酒中含有52ml酒精(通常是20℃时的测量值)。

2、溶液的配制。

1. 配制过程:

以配制 50g 6% 的nacl溶液为例:

1)计算: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质量为___g,换算成体积为 ml。(水的密度约为1g/ml)

2)称量:用称量___g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取___ml水,并倒入烧杯中。

3)溶解:用搅拌,使氯化钠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4)装瓶贴签:在标签上写上和。

2.配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托盘天平的使用。

调平。水平放置托盘天平,先用___把游码拨到标尺___处,再调节左右指针对准分度盘上的或在分度盘**刻度线左右等幅摆动。

称量。nacl放在盘,用___把砝码放在盘,5g以下用 。(所要称量的试剂或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应事先在左盘中放置___或___并测得其质量后,再称量药品。)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___

2)量筒的使用。

液体快接近刻度线时,改用加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保持水平。

三、误差分析。

3、有关计算:

在溶液的加水稀释和蒸发溶剂浓缩的计算中,依据是: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若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

a g×a%=b g×b%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

1. 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

外界条件。溶液状态。

标准:在100g

单位。3)溶解度的意义。

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最多溶解 g氯化钠。

5)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

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其溶解性的关系:根据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将溶解性分为等。

2.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2)主要影响因素。

3)0℃,101kpa下,氨气的溶解度时700体积。这句话的含义是。

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

两曲线的交点。

2.线: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曲线变化幅度大,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反之,曲线变化比较平坦,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大多数物质。

少数物质。极少数物质。

3.面。曲线及曲线上方表示的溶液为。

曲线及曲线下方表示的溶液为。

四、结晶。1.定义:

2.方法:1)降温结晶。

①操作方法。

②适用的物质。

2)蒸发结晶。

操作方法。适用的物质。

3.利用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

如果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cl固体,为得到较为纯净的kno3固体可以用方法除去nacl固体。如果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no3固体,为得到较为纯净的nacl固体可以用方法除去kno3固体。

九年级化学一二章

第一单元。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直接感知或通过仪器测定,不需发生化学变化,描述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 易 会 能 等词语描述。2 有关科学 的方法及过程。1 实验是进行科...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章复习检测题

第。一 二章复习检测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 填空。1 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化学工艺像等发明很早,代就制造出精美的 春秋战国时期就会 和。2 国 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结论。3 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 占占 其它 占 4 排放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 和 两大类。5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章具体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 定义。1 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 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 组成 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 石蜡熔化 水结成冰 汽油挥发。3 化学变化 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 煤燃烧 铁生锈 食物腐败 呼吸。判断变化依据 是否有其它 新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