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精讲精练之理解文章内容。
基础知识网络】
理解文章内容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它需要考生了解文中所写人物、事件,分析事件的起因和结局,从而理解文章内容,需要考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本专题主要就是帮**生了解中考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明确命题形式和考查内容。其知识网络图如下:
考点解读】一、考点要求。
理解文章内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明确文章的具体内容或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其中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和由把握文章引伸出的现实教育意义是这一专题的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二、考查方式。
本考点呈献方式一般为主观题型,也有少量的选择题。考查内容上有对一个词语的理解,也有对一个句子的理解和对某段内容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
金题解剖】一、(2北京市东城区)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不应该。
用原文回答)
2)第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两件事。
答案]1)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三顾草庐临危受命。
解析] 两段文字都选自课本。第(1)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诸葛亮对后主的劝谏,又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这就降低了难度,从文字“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一句中可直接找到答案。第(2)题是诸葛亮对自己二十一年事迹的概括。
二、(2广东省)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
“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
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对整段文字的理解,考生可联系全文归纳概括大意。第(2)题考查的是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两题都要求考生有较高的理解领悟能力。
三、(2湖北荆门)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身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d解析] 此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要求选出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答案是d,错在“环境起决定作用”上,此句应是晏子的类比推理。
四、(2北京海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答案]d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具体词语、句子的理解。答案是d,“此人”应该是指误入桃源的人。
五、(2烟台)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文段中加点词“进”指的是退”指的是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答案] 1)居届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2)心忧天下我们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由“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找到答案。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问考生也可答“忠君爱国”,此题只要答出关心百姓疾苦之意即可。第二问只要答出与答案类似的意思即可。
技法解析】一.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
考生只有从总体上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才能做也有效的归纳概括。如例2广东200年中考题中第一问。
二.明确题旨要求,领悟隐含信息。
文言文中有许多寓言、典故,需要考生把握、领悟其中的寓意。如例2广东200年中考题中第二问。
三.立足全文内容,明辨具体材料。
从全文内容出发,抓住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总结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如例1北京东城区200年中考题。
拓展创新】一.(2常州)阅读下面《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
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
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答案] 齐国发生了饥荒。黔敖捧着食物和水对饥饿的人说:“喂,快来吃!” 饥饿的人说:“我不吃施舍的食物。”最后饿死了。 后来用这个成语表示带侮辱性的施舍。
解析]这是200年中考中一个全新的题型。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突出了考生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考查。考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大意即可。
第二问考查考生对成语寓意的理解,需要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九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精讲精练之分析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网络 分析人物的情感或作者 读者的态度是近年来考查频率较高的一个题型,也是开放性较强的一个题型,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主要就是帮 生了解中考中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式,寻找命题特点,探索命题规律,形成基本技能。其知识网络图如下 考点解读 一 考点要求。分析情感态,也...
九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精讲精练之分析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网络 分析人物的情感或作者 读者的态度是近年来考查频率较高的一个题型,也是开放性较强的一个题型,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主要就是帮 生了解中考中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式,寻找命题特点,探索命题规律,形成基本技能。其知识网络图如下 考点解读 一 考点要求。分析情感态,也...
九年级期末专题练习文言文
期末专题练习。一 文言文阅读。封翁与树上君子。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 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 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 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 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 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