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发布 2022-07-29 04:30:28 阅读 5370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氧气的工业制法。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催化剂、催化作用。4.分解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教师规范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和安全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2.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

3.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4.解决办法。

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大试管,带导管的橡胶塞,玻璃片,水槽,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夹),药匙,棉花,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补充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五、学生活动设计。

1.讨论上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五色气体是氧气,进而追问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再问: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目的:复习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

2.教师演示[实验1—6],[实验1—7],[实验1—8]并讲解,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三个实验各说明什么问题,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思考能力。

3.讨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从而强化催化剂定义中的关键词。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突破难点。]

4.教师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时,学生讨论“仪器如何安装”,“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处理和装人固体试剂”,“试管口为什么要稍下倾”,“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实验完毕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还是先移去酒精灯,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5.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特征,从而归纳出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讨论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

6.讨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氧气的工业制法的原理是什么?

目的:巩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个概念。]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二)整体感知。

按照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模式,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完整的讨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制备典型代表物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记实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复习提问]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五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

通过第3个问题,教会学生物质的检验方法,即按照“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叙述。

讨论] 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教师讲评学生的叙述。

板书] 1.氧气的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 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是氧气。

操作现象结论。

提问]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从而引入新课。

新课讲解]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等。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演示[实验1—6] 加热少量氯酸钾。

观察] 氯酸钾沸腾前,木条没有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继续加热至沸腾后才有氧气放出。

讨论] 该实验说明只加热氯酸钾能否放出氧气?加热到什么程度才放出氧气?放出氧气的速度如何?

演示[实验1—7] 加热少量二氧化锰。

观察] 木条没有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

讨论] 该实验又说明什么?

演示[实验1—8]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观察] 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

讨论] 该实验又说明什么?比较这三个实验,你认为二氧化锰在实验[1—8]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 加热氯酸钾到较高温度能放出氧气,二氧化锰不行;在较低温度下不会放出氧气的氯酸钾,加入了加热时不会放出氧气的二氧化锰,却能迅速地放出氧气,并且二氧化锰的量并没有变化,且还能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学生阅读课本第16页内容,划出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例如:橡胶制品中常加人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讨论] 你知道哪些催化剂?

讲解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学生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氯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讲解] 实验室常采用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03 kcl 02

介绍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

讨论] 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小结]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演示[实验1—9]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边操作、边讲解、边讨论。 ’

讲解] 本实验装置有几处连接口,若装置漏气将影响气体产量,故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讨论]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请操作。

讨论] 如何处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操作] 取氯酸钾、二氧化锰约3:1,混合均匀,放人试管底部。

讨论] 如何固定试管?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讲解] 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夹的位置。

操作] 固定好试管,并将导管插入水槽中,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于水槽中。

讨论] 伸人试管内的导管为什么不宜过长?药品为什么要平铺于试管底部?集气瓶口留有气泡说明什么?应如何操作?如何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操作] 预热后,将酒精灯火焰固定在试管内混合物靠管口的部分。

讲解] 酒精灯随反应的进行和需要氧气量的多少向试管底的方向移动,这样做既可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气放出的速度和量。

讨论] 当开始气泡冒出时,能否收集?为什么?何时开始收集?

讲解] 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不能收集,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或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试管口检验逸出的气体,确定空气已经排尽时,再开始收集。

讨论] 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集满一瓶氧气后应如何操作?

操作] 当气泡开始从瓶口逸出时,取出导气管,盖好玻璃片,将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立于台面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1—2瓶氧气。

讨论] 实验完毕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还是先移走酒精灯?

操作] 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

实验室除了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外,还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色、态。

讲解一团棉花的作用,写出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04 mn02 02

讨论] 对比两个文字表达式,归纳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讨论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小结]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ab→a+b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都是常见的反应类型,它们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通常,在工业、医疗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氧气,靠实验室制法制取氧气是不行。

3.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生阅读课本第17页内容,讨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

小结] 氧气的工业制法:

介绍储存氧气的钢瓶。

四)总结、扩展。

本节主要学习了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氧气的工业制法,归纳出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其中排水法适用于那些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加热固体试剂制取气体的原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接触。

七、布置作业。

回忆、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 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是氧气。

操作现象结论。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kcl03 mn02 kcl 02

加热。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04 mn02 02

分解反应(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ab→a + b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3 要求 一分钟后要能较规范地做出这两个实验。4 学生自学 并准备实验器材。5 检查 1 请同学们做前两个实验,并注意观察有关实验现象,同时思考 投影 二氧化锰 氯酸钾各为何颜色?如何检验某气体是氧气?两实验中插在管口的带火星的木条是否都着火?2 做第三个实验,并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着火 6 评点 ...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课题三 制取氧气。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重难点 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三。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

九年级化学教案 氧气的制法

九年级化学教案 氧气的制法。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 的教学模式地位。作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3.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催化作用教学疑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