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 教案

发布 2022-07-29 01:32:28 阅读 5124

第一单元。

单元指要。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诗是文学体裁中最谨严、最纯粹、最精微的一种,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其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部分,那就是故事。

而要真能欣赏文学,一定要超越简单的好奇心。深入领会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和表达技巧,加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与以前各套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大大加重了自由体诗的比例。

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17课23首,占全套教材课文比例的1/10。再加上古典诗词的篇目,这套教材对诗歌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诗歌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在于欣赏诗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趣味的最好途径之一。在青少年阶段学习和背诵大量精彩的诗歌作品,可以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审美基础。这一单元集中学习的是自由体诗,与九年级上册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单元一样,这个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仍按主题编排,主题叫“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教学时应重视这一点。

总体目标。1、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要特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鸟”“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乡愁》一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的“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教学时要引领学生分析这些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2、要注重诵读和体味,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3、要反复朗读课文,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古典诗词中有名句,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中也有名句。要让学生找出这几首诗中的名句反复品味并积累下来。

如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舒婷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休斯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等,都要细细揣摩,品出其中的滋味。

教学设计。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课文简析。我爱这土地》作于2024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这首诗中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要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认真体会。同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我爱这土地》中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创意说明。运用辐射教学法,通过对课题“我爱这土地”的阐释放射开来,形成发散行的的思维走势,从而达到一举多得,抓纲显目的目的。

教学预设。一、选择辐射基点。

围绕课题“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提问:从题目中,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二、提供辐射材料。

介绍作者的创作情况以及创作背景。

三、指引辐射路子。

1、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你是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

流。无止息地吹刮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

怒。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

地。2、“我”指的是什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爱这块土地?

嘶哑的喉咙歌唱——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

融为一体。3、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而不是一片云,一棵树?

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意象。《诗经》的第一首便是《关雎》,此后从《楚辞》到古诗十九首以及建安正始诗人们的笔下,鸟的意象便逐渐具有了更多的意蕴,不单为双鸟或离群孤鸟形象,以比喻欢爱相亲或者别离,更常常是一种不受羁绊、超然高举的自由生命的象征。

四、形成辐射网络。

辐射学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把点点滴滴的知识学习梳理为系统知识,形成网状结构。这样的辐射网络可以是可以是一篇课文、一堂课的知识、能力体现,也可以是对文本的不同的解读的呈现。

示例:爱的原因——

爱的态度——

我爱这土地爱的过程——

爱的效果——

爱的艺术——

乡愁。课文简析。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创意说明。运用文本细读教学法。对这样一首妇孺皆知的新诗名篇,仅仅只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浅层赏析,显然是不够甚至是不得要领的。

我们应该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骊得珠,进一步寻求它大获成功的深层原因,这样不仅可以把对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还可以由此诗的成功,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艺术上成败的规律性因素。

教学预设。一、整体感知。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二、细读**。

1、细读乡愁的情感内涵。

1)这首清浅明朗的小诗,读来似乎没有任何理解障碍,然而它举重若轻地浓缩了中国式乡愁的全部内涵,你认为“中国式乡愁的全部内涵”具体指的是什么?

亲情。乡愁爱情。

祖国情。2)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能感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仅仅是乡愁吗?

─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细读乡愁的形式讲究。

1)“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些有什么目的?

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

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芜杂。)

2)“乡愁”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结构的复沓升华了这首诗的思想意义,使这首清浅明朗的小诗显得既深情绵邈,而又庄严正大。)

三、规律把握。

1、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解读一首诗歌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2、拓展阅读《乡愁四韵》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课文简析。2024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与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创意说明。采用欣赏评点教学法。对于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现代诗歌单元,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评判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诗歌鉴赏打下扎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在对《我用残损的手掌》进行点评时,可以分为三步。

教学预设。一、原文点评(整体)

听教师范读,思考:

1、诗人“用残损的手牚”“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按怎样的顺序展开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请将这首诗分成二个部分,并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同时**这两部分是如何构成鲜明的对比?

3、如何理解诗人有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广大土地”?

二、两栏点评(局部)

1、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按照教师的示例,完成**内容。

原文内容: a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品味点评: a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原文内容: b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品味点评: b“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

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

原文内容: c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品味点评:原文内容: d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品味点评:原文内容: e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品味点评:原文内容: f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品味点评:原文内容: g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品味点评:原文内容: h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品味点评:原文内容: k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关雎》教案

关雎。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关 诗经 的基本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 比 兴等创作手法。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二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三 教学难点 了解赋 比 兴的表现手法。四 教法和学法 诵读法 师生互动法 多 辅助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法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人生》教案

人生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 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理解作者对人生做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3 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那树》教案

那树 教学设计。2 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 神 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3 理解对比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 运用默读 跳读 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