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两种电荷、电流、电路、电路的串并联、电流的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在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也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和**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第五节“家庭电路”,分明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上述宗旨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3)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4)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5)认识通路、断路、短路。
6)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4.过程与方法。
一、两种电荷。
1.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7.验电器:1)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绝缘外壳。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8.电荷的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结构: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1.6×10-19c,该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3. 原子呈中性: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4.摩擦起电的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3.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例如:木头浸湿。
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一、电流。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通路)。
3.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4.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5.坚决不允许不经用电器将电源的两极直接连在一起!
6.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二、电路的构成。
完整的电路必须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4部分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和发电机。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导线:起连接作用,输送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控制用电器的工作)。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2.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用电路连接处接触不良;②用电器内部断线;
3.短路:为不正常状态,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
1)电源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如右图)。电源短路后,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几乎为零,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2)局部短路:是指电路中某一部分电路首尾短接,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被短路的用电器,该用电器不会工作(如右图)。
3.画电路图注意事项:
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元件,不能用实物图形。
整个电路图化成方框图,处滑动变阻器外,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按照实物图元件排列顺序画电路图,元件状态要一一对应(如:开关是断开还是闭合;滑动变阻器下边的接线柱接左侧,还是右侧)。
各连接处不要形成开路,节点要点好。
养成随时将各元件用字母表示的习惯。一般来说,灯泡用l,开关用s表示。
4.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事项:
导线必须接在元件的两个接线柱上。
导线间不能形成交叉线,不得已时应绕道连接。
严格按照电路图中各元件的顺序连接实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 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电流和电路 是人教版九年级 物理 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欧姆定律 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电流和电路 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本节中的电流 电...
九年级物理 电流和电路
电流和电路。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48分 1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 自然界只存在正 负两种电荷 d 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2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知 a 小球一定...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
独店中学学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 班级 学生 授课日期 年月日第周星期总第课时教者 学习目标 1.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2.会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以及电流特点,会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会画电路图。学习重点 难点 1.电路的识别 2.电流表的使用 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预习自学 1 图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