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控优化练习题

发布 2022-07-26 18:24:28 阅读 5904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第七单元。26 《庄子》二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倏七窍恃气浑沌疾视( )

解析:注音要准确,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

答案:shū qiào shi dùn jí

2.填空。1)庄子,名___字___曾为漆园吏,是战国中期著名的。

2)《浑沌之死》选自古人把的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3)《呆若木鸡》选自___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解析:此题在于考查对庄子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答案:(1)周子休思想家文学家。

2)《庄子·应帝王》 天地未开辟前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3)《庄子·达生》 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的样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倏与忽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2)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3)反走矣。

解析:词语须根据语言环境结合前后的内容来作解释。

参***:(1)相互,一起。

2)商量。3)转身。

2.翻译下列句子。

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2)方虚骄而恃气。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语,翻译须准确完整。(1)谋:商量;德:恩情。(2)方:正;虚骄:骄傲。

参***:(1)倏与忽商量报答浑沌对他们的恩情。

2)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3.《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解析:深入理解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倏与忽想报答浑沌的恩情,所以要给他凿开“七窍”。

参***:指眼、耳、口、鼻七个孔。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

4.《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其德”的内容。

解析:熟读课文,深入透彻理解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意思对即可。

参***: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志鸿教育乐园。

《庄子·列御寇》载有庄子挖苦自己卖弄得志的故事,刻薄得淋漓酣畅,美妙得无以复加……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去时,宋王送车数乘;归时,秦王又送车百乘。回到宋国时,路遇庄子,嘲笑庄子道:

“至于身处穷闾陋巷,贫困得靠织麻鞋为生,瘦得脖子枯槁、面带菜色,是先生之所长,我曹商之所短也;而一见万乘之主便得车百乘,却是我曹商之所长也。”庄子镇定自若,从容说道:“我听说秦王有病召医,凡破痤疮挤脓者便得车一乘,而舔痔疮者则得车五乘,所治的病愈下作,得车愈多。

您莫非是专门舔他的痔疮的吧?怎得车这么多?您快滚开吧!

”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2)以视、听、食、息。

3)犹应响影。

4)反走矣。

解析:词语须根据语言环境作出准确解释。

参***:(1)报答。(2)呼吸。(3)作出反应。(4)逃跑。

2.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义。

1)德。2)已。

3)异。4)疾。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区分清楚。

参***:(1)恩情精神 (2)已经训练完毕 (3)别的惊异 (4)奋力,用力小病。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2)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浑沌待之甚善。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语,翻译完整。(1)窍:窍孔;以:用来。(2)虽:即使;变:反应。(3)待:对待;甚善:非常好。

答案:(1)人们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

2)即使别的鸡鸣叫,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3)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好。

4.“倏”“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寓意。

参***: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

阅读下文,回答5—7题。

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注:①履:踩。

②踦:yǐ,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③砉:

huā,象声词。④ 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

⑤中:zhòng,合乎。⑥会:

音节,节奏。⑦进:超过。

⑧硎:xíng,磨刀石。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倚。2)道。

3)间。4)游。

6.翻译下列句子。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7.文中画线句子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

5.解析:词语须根据语言环境结合前后的内容来作解释。

参***:(1)靠。

2)道理,事物的规律。

3)缝隙。4)运转。

6.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语,翻译须准确完整。

参***:(1)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2)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7.解析:文言文阅读先要读懂大意,然后再把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此题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参***:游刃有余。

2024年杭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

②圮(pí):倒塌。③阅:

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用作动词。

⑤杮(fèi):木片。⑥颠:

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8.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9.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求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

10.句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1.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并,一起。竟,竟然。

答案:bc9.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a.介词,“到”。

b.“认为”;“把……做成……”c动词,“成为”。d.

“他”;“那里的”。

答案:ac10.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掌握。①指代人们向下游寻找。③指代人们在原地寻找。②④均指代石狮。

答案:c11.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语,翻译须准确完整。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控优化练习题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二单元。5 词两首。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妖娆分外竟成吉思汗俱 解析 要结合语境,注意特殊字的读音。答案 r o f n j n h n j 2 请用 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 须晴日,看...

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控优化练习题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7周公诫子。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注音。哺 睿 桀 纣 解析 注音要准确,声母 韵母 声调要读准。答案 b rui ji zh u2.填空。周公诫子 选自作者朝古今诗学的开创者。解析 此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要记牢。答案 韩诗外传 韩婴...

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控优化练习题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8外国诗两首。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 查字典,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瞬息 幽寂 伫立 延绵 荒草萋萋。解析 注音要准确,声母 韵母 声调要写对。参 sh n j zh mi n q 2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1 瞬息 2 忧郁 3 幽寂 4 伫立 5 延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