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重点)
2.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熟读成诵。(重点)
3.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论述的观点 。(重点)
4.体会诸葛亮的教子情感,从文中学习作者的为人之道和治学之道,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书”在古代指的是书信。古人所写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鸿雁传书”传的就是“信”而不是我们今天的“书”。
“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书信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它可以写私人之间的事,也可以写景,抒情,还可以谈**学,谈***。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源于书信。
一、作者简介。
西晋陈寿(四川南充人)的《三国志》中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二、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篇《诫子书》, 殷殷教诲中蕴含着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后来这封家书成为了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诸葛亮不仅是一代历史伟人,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他在信中对修养之道和为学之道的论述,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这些论述,特别是在加强自身修养方面的论述,至今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字词预习检查。
1.生字识记。
fyínsùizào
夫淫慢遂成险躁。
2.多音字辨析。
4、课文朗读。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重点词语: 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行】操守、品德。
静以】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表目的的介词,用。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无,没有。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君子的操守品行,依靠内心宁静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广才】增长才干。广,形容词动用,增长。
成学】成就学业。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重点词语: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意,意志;日,时日、岁月。
遂成枯落】遂,于是,就。枯落,凋落,衰残。喻人年老志衰而无用。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接济、奉献。世,社会。
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复,又。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成了凋落、衰残的枯枝,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屋舍,即使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六、朗读情感把握。
写作背景: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喻能任大事的人)耳。”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诸葛亮在写这封家书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其写此信时亦是重病在身。他对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牵挂在心,担心儿子聪慧可爱,在“修身”、“成学”不足的情况下过早“有成”(因为是“官二代”,所以能够轻松“有成”),不能担当重任,于是他就写下了这封家书。
在朗读时,应体会诸葛亮作为父亲,在教诲、劝诫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情感,揣摩朗读时应读出的语气。
要读出担忧的语气,读出父亲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无奈。
要读出劝诫的语气,读出父亲的经验与智慧。
要读出期望的语气,读出殷殷教诲中的深沉的期盼。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诸葛亮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的情感,揣摩朗读的语气,读出劝诫中的教诲、担忧和期盼。
六、合作**。
1.文章题目《诫子书》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父亲教诲和劝勉儿子的家书。
2.古人往往在家书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想一想,诸葛亮在这封家书中,教诲与劝勉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期望(用意)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在这封家书中,作者的教诲和劝勉主要包括修身、治学、惜时三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期望儿子要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明志成学,要珍惜时光,以免老而无用,不能接世。
3.这封家书中体现其主要观点的句子是那一句?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对修身、治学、惜时三个方面的论述,重点在修身。因此,体现其主要观点的句子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在文中是顺带提及,因此,其主要观点是“静以修身”。
4.“静”字在文中多次出现,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5. 诸葛亮既希望儿子“淡泊宁静”,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这是否矛盾?为什么?如何理解《诫子书》中的“接世”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并不矛盾。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无为。“淡泊”、“宁静”是“明志”、“接世”的前提,“淡泊”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静心学习,进而达到“接世”的远大目标。
不能“接世”,所以写下这封家信,希望儿子修身养性、明志成学,实现“接世”的远大目标身养。
6.文中表明为“学”之道的句子是哪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句话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7.在诸葛亮的这封家信中,作者认为要实现“就学”成才,需要哪些条件?
在信中,作者认为要“就学”成才需要具有以下三个。
条件:淡泊,明志,惜时。
要淡泊、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 要明志:非志无以成学。
③ 要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七、交流互动。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答案示例一:
课文中我喜欢的句子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它告诉我们,时光飞逝,我们的意志、精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因此,我们要珍惜时光,不然到老之时,仍然一事无成,一无所有,这时候才去悲叹岁月,又**还来得及!
答案示例二:
课文中我喜欢的句子是“非志无以成学”。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立下志向,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人无志向,人生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和。
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尽早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此类问题常用的答题格式:我喜欢的句子是……它告诉我们……
八、课文背诵。
反复朗读课文,在欣赏书法的同时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九、文言知识积累。
1. 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动用,增长。
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名用,远大的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4.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5.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 “也”表示判断。
十、课堂总结。
十。一、写作特色。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围绕修身、为学、惜时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儿子的劝勉与期望,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分析了静与修身、明志、致远、为学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将“淫慢”、“险躁”的后果从反面与“宁静” 进行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修身、治学进行论证,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3.句式骈散结合,语气徐疾有致。
本文除第一句、最后四句外,其余构成六组骈句。骈句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这些骈句长短参差,交错使用。
形式上散中有整、整中有散,语气上有轻有重、徐疾有致,不仅形式上富有美感,而且读来朗朗上口。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学设计 2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诫子书 是鲁教版初四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作品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 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
初中语文七年级《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 品读法等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与简介。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并介绍诸葛亮的生平。这篇 诫子书 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板书课...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教育
教学目标。2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 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 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教学重难点。1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2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 写作特点 论证推理要有初步了解。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