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习动机

发布 2022-07-14 15:43:28 阅读 9487

1、学习动机的含义及构成。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为内驱力,外部的动力因素为诱因。内驱力是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量,主要由学习需要构成,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干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诱因使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外部动力因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2、学习动机的种类。

1)奥苏泊尔的分类: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成就动机,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根据动机的作用分: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3)根据动机的状态分:

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4)根据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举例说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大纲无但考过)

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学习活动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描述为“倒u”曲线,即当学习动机处于适中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当然,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还受到学习任务性质的影响。当学生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因为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4、掌握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第二单元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 细胞中的物质分为 有机物 糖类 脂类 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比较大,含碳。无机物 水 无机盐 氧等。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 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中。3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选择透过性 4 在细...

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认识了动植物细胞,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同时它又能通过 和生长使细胞增加。这些是细胞生活的主要方面,教材分别安排在三节内容中介绍。本节是第一节,体现了...

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二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课时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科目 初一生物课型 新授执笔 辛杰红 一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蝗虫在运动 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