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基础达标】1~8题。
1.对al2o3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
d.不成盐氧化物(如co)
答案:c 解析:al2o3既能与naoh等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又能和稀盐酸等强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故应选c。
2.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用的试剂是。
a. naoh溶液 b. 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答案:d 解析:al(oh)3溶于盐酸溶液、naoh溶液和ba(oh)2溶液,不溶于氨水。
3.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铝钝化时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稀硝酸、稀盐酸、氢氧化钠均能与al2o3反应。
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oh)3与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b.al2o3溶于过量naoh溶液: al2o3+2oh-==2alo+h2o
c.铁溶于稀h2so4∶fe+2h+==fe2++h2↑
d.al(oh)3溶于naoh溶液: al(oh)3+3oh-==alo+3h2o
答案:d 解析: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氧化物、难溶物不能改写,强酸、强碱能改写,故a、b、c项正确; d项中不遵守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
5.把4.6 g钠放入100 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水蒸发不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浓度不变。
b.溶液仍有浑浊。
c.溶液中几乎不存在al3+
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是na+
答案:b 解析:4.
6 g钠与水反应生成0.2 mol naoh,而溶液中含有0.01 mol al3+和0.
03 mol cl-,naoh的物质的量大于4倍的al3+的物质的量,故al3+完全转化为alo,溶液澄清。
6.下列试剂中能用来分离mgcl2和alcl3的是。
a. 氨水和盐酸。
b. naoh溶液、盐酸和co2
c. nacl溶液和盐酸。
d.na2so4溶液和盐酸。
答案:b 解析:分离方法是mgcl2、alcl3溶液。
7.向含1 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溶液中的so恰好完全沉淀,则最后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为( )
a. 1 mol b. 1.33 mol
c. 0.667 mol d.0 mol
答案:d 解析:当so恰好完全沉淀时,需ba(oh)2 2 mol,则n(al3+)∶n(oh-)=1∶4,恰好发生反应:al3++4oh-==alo+2h2o,d正确。
8.现有200 ml 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0.2 mol·l-1,c(cl-)=1.3 mol·l-1。
要使镁离子转化成mg(oh)2,并使mg2+和al3+分离开来,至少需要4 mol·l-1的naoh溶液。
a.140 ml b.120 ml
c.100 ml d.80 ml
答案;d 解析:由电荷守恒c(al3+)=1×1.3 mol·l-1)-0.
2 mol·l-1×2=0.3 mol·l-1,所以溶液中n(al3+)=0.06 mol,n(mg2+)=0.
04 mol,由mg2++2oh-==mg(oh)2↓,al3++4oh-==alo+2h2o得,需要n(oh-)=0.04 mol×2+0.06 mol×4=0.
32 mol,所以v(naoh)==0.08 l=80 ml。
能力升华】9~13题。
9.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推断丙物质是。
a. al2(so4)3 b. naoh
c. bacl2 d.feso4
答案;d 解析:由题设乙和丁的反应现象可知,丁必为naoh,乙必为al2(so4)3。(注意:
此处隐含实验中试剂的滴加顺序与现象的关系),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可推出甲为bacl2,故丙为feso4。
10.向100 ml 0.25 mol· l-1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l和naalo2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a.3.45 g b. 2.3 g
c. 1.15 g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n(alcl3)=0.
1 l×0.25 mol·l-1=0.025 mol,则n(al3+)=0.
025 mol,n(cl-)=3×0.025 mol=0.075 mol,加入钠反应后,根据原子守恒,n(naalo2)=n(al3+)=0.
025 mol,n(nacl)=n(cl-)=0.075 mol。因溶液中只有nacl、naalo2则据na守恒有n(na)=n(na+)=n(naalo2)+n(nacl)=0.
025 mol+0.075 mol=0.1 mol,所以加入钠的质量为m(na)=0.
1 mol×23 g·mol-1=2.3 g,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1.(15分)(1)向明矾水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再向其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下列六个图中,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请把下表中各反应的相应图象的序号填入表中。
答案:(1)生成白色胶状沉淀(2分);al3++3nh3·h2o===al(oh)3↓+3nh (3分);白色胶状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2分);al(oh)3+oh-==alo+2h2o
2)b;c;a;e;f(各1分)
12.(13分)某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由mg2+、ba2+、al3+、k+、cl-、so、hco、no中的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样后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会部分溶解。
2)将(1)所得混合液分成两份,在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溶液,最终得不到澄清溶液;在另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进行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一定不存在的是。
2)写出沉淀部分溶解时的离子方程式。
3)如要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是什么,应追加的实验操作是。
答案:(1)mg2+、al3+、ba2+、no (4分);k+(1分);cl-、so、hco (3分)
2)al(oh)3+oh-==alo+2h2o(3分)
3)用洁净的铂丝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2分)
解析:由取样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的现象可得溶液中一定有al3+和mg2+,也就一定没有hco;在(1)所得溶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时,得不到澄清溶液可得原溶液中有ba2+,也就一定没有so;如果加入硝酸化后的agno3溶液无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无cl-;而由前推得溶液中一定有mg2+、al3+、ba2+,但溶液中也一定要有阴离子,所以也一定有no;从而得到结论。要确定k+的存在与否需通过焰色反应。
13.(12分)已知x是某金属单质, x、a、b、c含同一种元素,可发生如下转化: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abc
2)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al;al2o3;naalo2;alcl3
2)2al+2oh-+2h2o===2alo+3h2↑;al2o3+2oh-==2alo+h2o(每空2分)
解析:根据各物质的转化关系,结合能与强碱反应的金属单质只有铝,即x为铝。则b为naalo2,a为al2o3,c为alcl3。
附加**】14题。
14.(10分)向20 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入2 mol·l-1 naoh溶液时,得到的al(oh)3沉淀质量与所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ml)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2)图中b点表示的意义是。
3)上述两步反应用总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4)假若溶液中有al(oh)3沉淀0.39 g,则此时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
答案:(1)生成al(oh)3沉淀的最大值(2分)
2)al(oh)3沉淀完全溶解于naoh溶液成为naalo2溶液(2分)
3)al3++4oh-==alo+2h2o(3分)
4)7.5 ml(或17.5 ml)(3分)
解析:由图像可知,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alcl3溶液中发生由al3+→al(oh)3→alo的转化,故a点表示生成的al(oh)3沉淀最多,而b点表示al(oh)3完全溶解。涉及的化学反应式为。
高一化学铝
1 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 a 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b 铝与o2在常温下不反应。c 铝的性质不活泼 d 铝耐酸碱腐蚀。2 常温下,将铝分别放入下列溶液,溶液质量会减少的是 a 稀硫酸b 氢氧化钠溶液c 硫酸铜溶液d 食盐水。3 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使用中,你认为合理 a 盛放食醋b 烧...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导学案铝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导学案课型使用时间。执笔人 王华娥,审核人 吕勤泉 陈士审批人班级 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节铝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 高一化学导学案编号 8 学习目标 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及用途。学习重点难点 氢氧化铝的两性。学法指导 1 认真阅读课本117页到118页 划出重要知识,规...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计算复习
复习提纲。一 温故知新,将化学教材多看看,发现平时没有关注的地方。二 总结化学解题方法。常用方法 守恒法 差量法 极值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法 电中性法等。通过下面题目,分析各类题目特点,答案几天后分布。各班如果有同学无法上网,烦请各班同学互相帮助解决。祝每一个同学及家人身体健康。化学组。一 守恒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