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复习

发布 2022-07-02 19:09:28 阅读 5093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的特性:无限性。物质性,运动性。

2.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140亿光年。

3.天体: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

分类: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注意:流星不是天体是现象。陨星不是天体。

4.银河系:地球所在。

的星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地月系

高级低级 运动方向:公转同向性。轨道:近圆性。轨道平面:公面性。

分类: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小行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

5.地球:普通而特殊。(有人类存在)

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v.和m 适中。日地距离(1.5亿千米)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存在。自转周期(24小时)适中。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核聚变。

波长范围:0.15—4微米。分为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紫外光

影响:提供光和热,促进生物生长。提供能源:直接来自太阳能,间接来自化石燃料(被储下来的太阳能).太阳常数:8.24j/

在我国:西部>东部北方>南方世界 :低纬到高纬递减。副热带地区最高。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太阳高度角),天气,地势。

2.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黑子:光球层周期:11年。

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影响气候农业耀斑和日珥:色球层。

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发出辐射能。引起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太阳风:日冕层。

使两级产生极光、

3.地球的运动。

3.地球自**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地球自转角速度:15度/h。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同。

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有关。

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分界线:

晨昏线(以15度/h的速度自西向东运动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随水平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影响:北半球右岸建港度量时间地方时: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每差15度,地方时差一个小时。每差1度,地方时差一分钟。

晨昏线与经线极圈的关系:1.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全国各地6时日出,18时日落。2冬、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成23.5度角且与极圈相切。

3赤道上永远6时日出18时日落。

a地方时=b地方时+-4min×经度差/1度(东加西减)

b经度=a经度+-(1度×时间差)/4min

东8区(北京时间)的**经线120度e **经线的度数=15度×时区号

时区数=经度×15度(四舍五入)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时期内,东早西晚。

东减西加:由东12区穿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要减一天

由西12区向东12区要加一天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由于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自然现象。

黄赤交角变小:热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极。冬至:太阳直射南极。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弧所跨经度/15度。

夜长=(日出时间-0时)×2=(24时-日落时间)×2=夜弧所跨经度/15度=24-昼长。

日影:北回归线以北:日影始终朝北,夏至日最短,冬至日最长

南回归线以南:日影始终朝南,夏至日最长,冬至日最短。

四季:天文四季:夏至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冬至相反。

北温带四季:3 4 5月春季,6 7 8 月夏季,9 10 11秋季,12 1 2冬季

4.地球的结构

纵波:传播快,上下震动,固液中传播。

横波:传播慢,前后左右摇晃,固体中传播。

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地壳的平均厚度:17km。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元素组成;o al fe ca na k mg si

其中o占一半,si占4分之1.

地幔: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内核外核。恒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可能是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化学元素的集合》矿物组成》岩石组成》地壳

2.岩石岩浆岩侵入岩: 花岗岩:颗粒小做建筑材料。

喷出岩: 玄武岩流纹岩:气孔流纹

沉积岩: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层理结构化石

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3.地质循环: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互相转化:只有岩浆才能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高温熔化变为岩浆,岩浆与岩浆岩互相转化。

岩浆岩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变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岩浆冷凝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2.地球表面形态。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变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等。

2.六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上,安第斯山。

地垒:泰山、华山,庐山。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底、鄱阳湖、青海湖、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

褶皱:背斜:中间老两边新拱起石油、天然气、修隧道、采石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侵蚀成谷地。

向斜:中间新两边老弯曲水、采矿。

向斜成山:向斜顶部受挤压力,岩性坚实不易受侵蚀成山。

断层:岩石是否受力破裂,岩层是否沿断裂面有相对位移。

地形:断层面—陡崖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

冲刷侵蚀:沟壑、瀑布、峡谷、陡崖 。e:丹霞地貌、黄土高原。

溶蚀:溶洞、石林、地下河 e:喀斯特地貌。

风力搬运作用:飞沙走石、沙尘暴、(搬运顺序:先小后大)

流水搬运作用:泥沙俱下。

冰川搬用作用:大小一起搬运。

风力侵蚀: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流水沉积:沉积扇、沉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侵蚀:沙丘沙龚。

冰川沉积:冰碛(qi四声)平原、冰碛湖、冰碛丘陵。

海浪沉积:沙滩。

3.大气环境。

1.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

3.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一部分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一部分下射到地面。

4.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与云层厚度有关,有保温作用。

转化作用: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使地面升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射到地面是地面保温。

5.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重要原因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指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6.热力环流:原因:地表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太阳辐射)

原理:地表冷热不均是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下沉,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并随纬度增大而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面凹:低压、气温高。

等压面凸:高压、气温低。

风力大小的根本要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同一等压线上,等压线越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上,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7.全球气压带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热力因素,气流上升,气候湿热。

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动力因素,气流下沉,气候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动力因素,气流上升,气候湿温。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附近,热力因素,气流下沉,气候干湿。

8.全球风带的分布:

低纬信风带:0度-30度,赤道低气压带与副高之间,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气候干燥。

中纬西风带:30度-60度,副高副低之间,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气候湿温。

极地东风带:60度-90度,副低副高之间,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气候干冷。

9.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海陆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7月份,北半球的副高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切断。1月份,北半球的副低被亚洲高压切断。

10.季风环流形成的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e: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11.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主动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阴天降水,刮风降温。 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在锋后及其附近降水。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所形成的锋。

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阴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在锋前降水。

12.气旋: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向外逐渐增高。大气辐合上升,气流水平方向: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

地理必修一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考点 1 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2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周期及地理意义。3.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课标解析 1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理必修一复习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80分 1 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 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c 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d 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2 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

地理必修一复习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 岩石圈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了岩石圈。2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 成因 常见岩石 特点。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3 板块构造学说 看笔记 4 褶皱 背斜 向斜判断及早期后期形成的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5 断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