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宇宙中的地球。
问题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物质性:基本天体是星云和恒星。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运动性:天体不断发展变化,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以质量较大的天体(公共质心)为中心,其他天体绕其旋转的天体集团。
目前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系统是:
问题二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1、从物质性来看:
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水星和金星有凌日现象)、巨行星(木土,木星和土星之间有小行星带)、远日行星(天海)
质量、体积由小到大排序: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水星最小,木星最大)
光环:除了类地行星没有光环,其余两类都有光环。
规律:a、距太阳越远,则公转周期越长(开普勒第三定律)
b、距太阳越远,则表面温度越低(行星的表面热源主要来自太阳)
c、质量越大,则卫星数越多,大气层越厚(万有引力定律)
2、从运动性来看:
共面性、近圆性(公转轨道面近似是同一个圆面)、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除了金星是自东向西转,天王星是躺着转。其它行星都近似自西向东自转。
问题三理解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及其原因:
1、地球自身条件。
大气层:适宜的体积和质量。
温度:适宜的日地距离。
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度。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溢出,凝结后降落地表。
免于宇宙辐射:大气层的吸收作用、地球磁场的排斥作用。
2、宇宙环境。
安全:太阳系处在银河系外围,恒星分布相对不是太密集。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一致的公转方向,互不干扰的轨道。
稳定:太阳稳定,给地球稳定的光照。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问题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什么是太阳辐射。
含义:是指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放射能量。
特点一: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区、红外线。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称为短波辐射。
特点二:能量巨大,源自氢的核聚变。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提供能量直接:光能、热能。
间接:风能、水能和生物能(包括矿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
影响自然环境的要素:生物、气候、土壤、水文、地貌。
问题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什么是太阳活动。
含义:是指太阳大气层发生突然变化的现象。
特点一:以太阳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它们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特点二: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各种现象的发生具有时空一致性(这是由于它们都是太阳磁场变动引起的),如黑子变多、变黑的时候,耀斑也在相近时间、相近区域爆发。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黑子活动: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某些地区、某些时间是正相关,有些则是负相关)。原因是太阳磁场的变化引起太阳辐射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变化引起气候变化。
(2)耀斑爆发: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3)高能带电离子流:
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1.3地球的运动。
问题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问题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其周期为24小时,使得昼夜温差不致过大。
2、时差:北京在东八区,纽约在西五区,伦敦在零时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oe)
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116oe)
3、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在北半球,沿着运动方向右偏;在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4、赤道略凸,两极略扁(由于惯性离心力)
问题三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周期为一年)往返运动。故称之为“回归线”。
比起冬半年而言,夏半年时日地距离较大,故夏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一年中被直射过两次的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不包括南、北回归线)
一年中被直射过一次的是:南、北回归线。
一年中没有被直射过的是: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不包括南、北回归线)
2、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概念:地球总有一半被照亮,为白天,另一半为黑夜,二者的界线叫晨昏圈(线),沿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界线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界线为昏线。晨昏圈把一个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也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平分昼长,规定此时为地方时12点。
2)纬度规律:所在纬度越高,昼夜差异越大。所在纬度离被直射纬度越近,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季节规律:两至时昼夜差异最大,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最大(故称极圈,理论上极点的极昼极夜长半年,极圈的极昼极夜长为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时达一年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冬至时达一年最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被直射时达一年最大。
3)答题技巧:方法。
一、结合生活体验。温度越热,说明昼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
先画地球、球心、赤道、地轴(地轴与赤道垂直),再画太阳光的直射点(与直射点的地平面垂直)
最后画晨昏圈(与太阳光垂直)
4天文: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为夏季。
我国传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西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温度统计:3,4,5/6,7,8/9,10,11/12,1,2
北寒带(北极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
北温带(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除寒带、热带以外的区域。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温带(南极圈与南回归线之间):除寒带、热带以外的区域。
南寒带(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一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半生的鸡蛋结构)
探测手段:**波(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可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传播,横波只可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深度越深温度越高。
1、地壳(蛋壳):地表至莫霍面。
2、地幔(半生蛋青):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上地幔顶: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上部:软流层下地幔下:软流层以下的地幔。
3、地核(蛋黄):古登堡面以下外地核:液态。
内地核。问题二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1、水圈。2、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
3、大气圈。
干洁空气:78%氮气,21%的氧气,,co2吸收长波辐射,o3 吸收紫外。
成分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杂质:为成云致雨提供凝结核,吸热。
2)根据大气的运动状况和物理性质分层:
2.1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
问题一读图分析大气的热源和大气的热力作用。
必修一地理笔记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风的受力分析。大气受热的应用。1 在晚秋至早春,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或十雾九晴的原因 晴朗的夜晚云层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地面降温快。2 在寒冬,农田利用秸秆制造人造烟雾御霜冻。人造烟雾 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和水 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增...
必修一地理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总结。以下知识点非常重要希望各位同学好好利用并保管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的层次。河外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地球。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 一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太阳系。1 主要行星 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 水星 金星 地球...
必修一地理复习
地理复习。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类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巨行星 木星 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 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 来自地球内部。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地面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