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21题”答案

发布 2022-06-27 02:20:28 阅读 1517

思考题;

1,致热源包括哪些?

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热源。

1)外源性致热源:a.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b.

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c.抗原抗体复合物d.某些类固醇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e.

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2,发热的分度是怎样的?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3,何谓稽留热、弛张热?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达数天或1周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度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4,试述内源性致热源致热机制。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5,试述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及临床特点。

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流行**冒、支原体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恶性疟疾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低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败血症、播散性结核、严重化脓**染等。一日内发热呈两次升降者称为双峰热,见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长期间歇热,又称消耗热。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到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6,黄疸按**学分类有哪些?

1.溶血性黄疸

(1)**与机制: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a.

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伯氨喹啉、蛇毒、毒蕈、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泄能力。另一方面,由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2临床特点:轻度黄疸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贫血和血红蛋白尿,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3)实验室特点:血清总胆红素(tb)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ucb)为主,结合胆红素(cb)基本正常。由于血中ucb增加,cb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肠道也增加,故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加深;由于缺氧及毒性作用,肝脏处理增多的尿胆原的能力降低,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排出,故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

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白排出,潜血试验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等。

2.肝细胞性黄疸

(1)**和发病机制:各种导致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加。结合胆红素一部分由于毛细胆管和胆小管因肝细胞肿胀压迫,炎性细胞浸润或胆栓的阻塞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入血中,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2)临床表现:**、黏膜浅黄至深黄色,可伴轻度**瘙痒,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腹水、昏迷等。

(3)实验室特点: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黄疸型肝炎时,cb增加幅度多高于ucb。尿中结合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而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

此外,可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3.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1)**和发病机制: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肝内性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和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见于肝内服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等;肝内胆汁淤积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性黄疸等。肝外性胆汁淤积可由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所引起。

、、、由于胆道阻塞,胆管扩张,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此外由于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

(2)临床特点:**呈暗黄色或更深,**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3)实验室特点: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所致。临床少见。

(1)cilbert综合征: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导致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黄疸。这类患者除黄疸外症状不多,肝功能正常。

(2)crigler-najjar综合征:肝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致血中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结合胆红素增多而出现黄疸,可产生胆红素脑病,见于新生儿,预后差。

(3)rotor综合征:肝细胞对摄取非结合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存在先天性障碍致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黄疸。

(4)dubin-johnson综合征: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及某些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泄发生障碍,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发生的黄疸。

(二)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1.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2.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7,阻塞性黄疸血中、尿中胆红素特点。

8,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的区别?

9,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有何不同?

10,怎样鉴别咯血与呕血?

11,咯血的问诊要点?

12,咯血的常见**?

13,简述大咯血常见疾病有哪些?

14,简述水肿的发生机制。

15,全身性水肿的**。

16,简述杵状指常见于那些疾病?

17,简述咳嗽反射发生机制?

18,简述咳嗽**。

19,怎样根据痰液性质判断疾病。

10,试述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临床特点。

21,何谓“三凹征”

《诊断学基础Z》作业4答案

a型题 1.健康 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 b.110 150 g l.2.下列哪种疾病中性粒细胞增多?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健康 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 c.120 160 g l 4.健康 白细胞正常值 a.4 10 109 l 5.霍乱 副霍乱的大便性状为 d.水样便。6.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

诊断学考点汇总

诊断学。名词解释 1.稽留热 是体温恒定在39 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见于伤寒 大叶性肺炎等。2.呼吸困难 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 客观上有呼吸频率 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3.莫非氏征 ...

中医诊断学笔记

中诊 一 名解 1.戴阳证 为久病重病患者,原本面色晦暗,突见两颧泛红如妆,是因阴胜格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病危。2.镜面舌 舌苔剥落殆尽,舌面光滑如镜者,称为镜面舌,是剥苔最严重的一种,多见于重病阶段。3.金实不鸣 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湿内蕴,致肺气不宣,清肃失司所致,属实证,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