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1.资源。资源,一般是指企业在特定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所消耗的所有成本费用,也指各项费用总体,包括生产所需的物料、能源、设备、资金和人工等等。它包含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
2.作业。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它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
常见的作业可以分为四类:单位作业,产品作业,批别作业,维持性作业。作业划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作业划分越细,作业链就越长,从而越有利于成本控制管理。
其核算结果也就越准确,不过核算工作量也就会明显加大。
3.作业链。
作业链,指相互联系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的链条。现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为了最终满足顾客各种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活动实体的组合,所以企业就是一个作业链。企业的作业链表示为:
开发→设计→加工→销售→配送→提供售后服务。
4.价值链。
价值链,从生产经营环节来看就是作业链,是从货币和价值的角度反映的价值链。卡普兰教授等学者认为,立足于经营的最后一个环节(即销售环节)来看,能够产生和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是需要大力加强的有效作业,没有增加价值的作业是维持作业或无效作业,需要严格控制。但是,无效作业并不等于无用作业。
比如,修复残次品、管理活动,虽然没有增加价值,是无效作业,但却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有效作业。
5.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又译作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事项的度量,是对作业量化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按照一定方法分配各种成本的标准。比如,在物流过程中,运输车辆,车的体积、型号、行程里数、路面状况等都是成本动因。
在作业成本法中,把成本动因划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正确划分不同的成本动因对成本习性的分析非常重要。
三)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1.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它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视为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系列作业集合,按照产品形成顺序组建企业的作业链。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费用,然后按导致费用发生的各种成本动因将其分配到产品中去。
2.一般程序。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一般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将资源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 ( 同一成本) ,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费用分摊给各个产品,计算出产品成本。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1)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
2)把资源费用归集到同一性质成本库。
3)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标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容易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信息准确度就越高,计算越准确;
4)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个产品中去。某产品某种成本动因成本=某种成本库分配率·成本动因数量;
5) 计算每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的最终目标是要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一)使成本核算体系更加科学。
运用作业成本法,根据成本产生的因果关系计算和归集成本,一方面,可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系统的建立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成本信息,使成本核算更准确,各项决策更科学,弥补了传统成本法的不足。
二)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市场,着眼于顾客多样化需求,强调产品的顾客驱动。利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消除无效作业,增加有效作业,从而改善企业各项作业效率,提高作业质量和企业效益。
三)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重点是对间接成本分配,着手于成本对象与资源消耗的因果关系,采用多元分配标准。根据资源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给作业,再按作业动因将作业计入成本对象,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精确的成本信息。
四)能够加强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将作业、作业中心、顾客和市场纳入了成本核算的范围。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真实、更可靠的作业成本信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更好的产品设计决策。它为管理者改进产品定价策略,并是否停产老产品,引进新产品和指导销售提供可靠依据。
六)能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特别重视商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质量成本管理,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对有限的企业资源,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减少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水平,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七)准确区分每个作业库的责任,从而改进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在作业成本法观念下,按作业设立责任中心,采用更为合理的分配基础,易于区分责任。同时,企业内部可以制定内部转移**,计算各作业库的利润,以此考评各作业库的成绩,使每个作业库的责任得以分清,达到提高职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八)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可以实现企业的总目标,使责任成本制度与作业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个作业库在取得好的经营成果的同时,也能使企业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1.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为一种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虽然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为了改善我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作业成本法的推行成为一种必然。
2.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它为改革间接费用的分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为其提供有效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3.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范围扩大,企业价值链的空间范围拓宽,也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扩展空间范围,为企业价值链优化提供有效信息,作业成本法正适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4.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得制造费用的比例大大增加,直接人工成本比例急剧下降,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对这种变化做出相应的反映,造成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信息严重失真,导致决策失误。
5.内部经营环境发展对成本管理改革的要求。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已不能满足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不得不采用新的方法来改革成本管理。而作业成本法不仅能使企业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而且还能在决策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成本资料受到歪曲,影响到企业正确决策时,作业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6.作业成本会计使得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成为可能。在作业成本会计中,作业实质上就是一种责任中心,作业成本也是一种责任成本。作业这种责任中心是与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紧密结合的,作业的设置和安排,与生产组织的特点和工艺特点密切相关。
这样,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既达到了责任成本控制的目的,又实现了财务会计核算、监督成本的职能。
(二)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可能性。
1.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日益增强,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而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成本管理缺陷。
2.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可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客户对多样化、小批量和非经常性的商品需求越来越多,所以企业不能再仅仅使用以往的大批量生产模式。
3.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使得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势在必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先进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等逐渐增多,使得间接费用比例大大上升,直接人工成本降低,而作业成本法能够很好的适用于这种变化。
4.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推行作业成本计算法创造了条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对企业不再进行直接的干预,而是实行宏观调控,这样能促使企业形成积极主动的成本管理意识。
5.现代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采取作业成本计算法。以发达的电子工业和以大量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化生产代替了人工劳动,许多企业引进或创立了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使得企业采用即时生产方式和全面质量管理变为可能,并为企业进一步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现实基础。
6.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实行作业成本计算的重要保证。迫于市场经济竞争压力,成本管理的迫切性日益突出,大多数企业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于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随着会计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层次的会计教育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作业成本法的推行创造条件。
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与作业成本法在西方的广泛应用相比,我国目前尚没有多少企业成功运用作业成本法,更谈不上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1.作业成本法自身的缺陷。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作业的计量和分配存在主观性,比如,作业的区分和成本动因的选择和计量;作业成本法并没用完全解决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比如,厂房折旧、按人工工时分配行政性工资;该方法所提供的历史性的具有内部导向性的信息价值的利用还没有被揭示出来,该方法能否到改善企业的盈利水平还未得到验证。
2.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实际业务中的成本计算大多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虽然它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尚未获得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认可。
3.作业成本法在适用范围和核算方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它有一定的制约条件:
一是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二是产品的种类很多,三是各个产品的技术层次不同。这就使得企业规模小、产品范围窄、制造费用低的企业在采用作业成本法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4.由于作业成本法涉及的点多、面广,实施细节繁琐,需要比传统方法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间接费用进行归集,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成本计算及分配的工作量,从而使得信息成本加大。
5.没有合并对同类生产能力的计量。作业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将成本归集到作业时难以反映资源消耗的数量,只能将被耗用资源的价值(金额)归集到作业中。因此,运用作业成本法既无法看出资源的利用效果,也不能反映各种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
成本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成本管理新技术。尽管目前我国企业在核算中还无法采用作业成本法,但引进作业成本计算制度,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价值链 零存货 全面质量管理 成本动因以及多技能的工人。等新思维 新观念,还是很有益处的。逸凡 2001 02 08 作业成本法是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两个根本经济因素作用的产物。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四 存在 分割难 的问题。分割难 的问题往往发生在 资源 作业 环节,即一个费用归集中心混合着完成几项作业,而作业又由不同的成本动因造成。根据abc理论,这些费用必须准确地归集到不同的作业中去,但在企业的实务操作中,员工在一个部门内的工作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进行的。例如,在一个销售部门内有30位...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 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相较于传统成本法主观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则采用动因追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分配环节的主观性。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非常多来自现实问题的阻碍,使得其并没有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