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表现形式与文化生产。
1、 概念,内在冲突,妥协。
文化生产从常识上讲强调个体的灵感和创造力。 从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观点来说,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有组织的生产。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它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四个基本环节,具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特征。
而不仅仅是某个艺术家的内在的苦闷精神的心理活动。有人这样说:
如果在20年前,有人说唱歌、跳舞、**、体育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有人提出以文化旅游业为地方经济的龙头产业或支柱产业,也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在今天,以**磁带、激光唱盘、mtv、电影、电视、录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拳王争霸赛、世界杯足球赛为代表的娱乐文化已堂而皇之地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新兴产业。文化经济已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践。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报道,90年代,国际旅游已同****、石油工业一样,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性产业。而且,国际旅游正以迅猛发展的势态成长为全球效益最大的行业。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及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宣告知识经济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料显示,近年世界超大企业500强中,科技、文化、信息产业越来越多,娱乐产业迪斯尼,其产业规模及赢利已进入世界前十强。前几年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十几个亿美元的票房价值,仅一部影片即可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敌。
2023年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毫无疑问,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而文化产业也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金元浦《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文化研究,**,2003-6-2.)
文化的生产性和产业化,可以用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来认同。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生产必须与文化结合。但是,另一方面,一旦文化生产化,它带来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文化生产与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对立。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文化生产和文化产业的两条生产规律决定的。一是“输入边界”(input boundaey)规律。
即对于文化生产者,他要考虑什么人、什么表现形式可以引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效控制资源,即不是我要生产,而是你需要生产。以文学艺术形式为例,一方面,当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手工业走向大生产时,其性质虽然还可以是个人的,非生产的,但往往由于与艺术家的生计联系起来,而出现生产的愿望。另一方面,有的艺术形式本身(如绘画、雕刻)也需要通过对一定的物质媒介的加工制作,才能以一定的形态彰现其艺术内涵。
黑格尔当年就曾指出,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艺术的外表工作。因为在艺术作品中有一个纯然技巧的方面,很接近手工业。这些特征在雕刻中最为明显,在绘画和**中次之,在诗歌中又次之。
他说,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这种熟练的技巧,才能驾驭外在的材料。但是,在艺术家群体中,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称心如意实现其生产意图,一旦进入市场程序,资源必须由生产者控制,说异化也好,说受制于人也罢,艺术家及其应该的表现形式并非是随心所欲的。二是“输出边界(output boundaey)规律(参见约翰r.
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2023年,第269页。),即对于文化生产者来说,他要考虑传播与效益,产品进入市场化运作。
在这两条规律中,以文化本身的价值为尺度的表现形式,往往被牺牲掉。最好的情况,往往也只是妥协而已。
2、 批判与建设:两种文化生产观。
从某种程度上讲,今天文化生产、文化产业的概念,脱胎于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的概念。“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是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首先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其含义是指战后资本主义使得娱乐和大众传媒变成了工业,在推销文化商品的同时操纵了大众的意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最初在使用“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时,显然是故意要造出一种“震颤”(frisson)效果,把两个属于完全不同领域的词组合在一起。
从其更深的含义来理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使用这一概念时所蕴涵的是,马克思对于商品生产的普遍批判可以被应用于符号产品的生产,尤其是具有审美的、转移作用的和意识形态的“使用价值”的产品的生产。因此文化工业同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工业一样,它们为了竞争同样是在使用“异化”劳动,同样在追求利润,同样在依赖技术。(引自萧俊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与文化解读》,《国外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这种批判的文化生产观在当代西方理论界仍有很大市场,学者们指控文化资本家***体,引导不良文化趣味,文化歧视,文化偏见,制造赝品,从而腐蚀文化。
在中国,警惕庸俗文化及生产,促进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亦并非庸人自扰。
所谓建设的文化生产观,大概是我们习惯认同的,或者说是我们的文化领导者们擅长把握的。它主要指**对文化生产的影响和监控。在西方,主要通过法律的制度供给,检查制度,条件资助等,控制和影响文化生产;在美国新闻业中,“新闻必须客观”这一条是不能改变的,但正如约翰r.
霍尔,玛丽乔。尼兹所说,“美国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是隐含的”,在新闻故事中可以发现,“两种附加于新闻事实上的价值:对于社会秩序的需要……和对保证这一秩序的国家领导的需要。
” 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2023年,第288页。
)当然,美国的文化控制政策也并不总是成功的。这一种观点建立在对文化生产认可的前提下,其中内含的对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化的伤害已是不言而喻的了。
文化。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物质、制度、精神等三种存在形式或三个文化层面。
狭义的文化,是以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将其限定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观念形态的东西。而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化,则包括教育、科技、发明、专利、信息、语言、文学、艺术、体育、风俗、习惯等。
文化生产。理解文化生产力首先要从理解文化生产开始。马克思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知识、思想、理论、观念等)生产、个人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普遍形式。
“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这三个方面就同时存在着,而且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0页)总体意义上的文化生产,是指人类全部生活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文化生产渗透于人类三大生产之中,是它们的共同内容和共同成果。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生产,是狭义的文化生产,主要是指精神生产。
人类的精神生产,既包括关于自然和社会一切知识、理论等思想形式的生产,也包括价值观念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和语言之中的精神生产。最初的精神生产并不具有独立形式,而是作为“**”或辅助因素,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直接交织在一起。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精神生产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多样,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到了今天,不仅人类的全部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都已经渗透着精神文化生产的成果,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精神文化生产日益走上社会经济生活的前台,在思想文化和经济生活两个方面都构成国家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生产力。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指出,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首先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人类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主要把科技和教育看作是生产力的内在部分,而不是生产力以外的因素,强调文化、脑力劳动在生产力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把劳动者的文化科学素质,看成是生产力的重要乃至首要的标志。
文化生产力的构成。文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人的智力、科学、生产管理、劳动组织等。由于精神文化产品往往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信念、政治取向、道德操守、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生活样式、人生境界等,它们可以附着、也可以不附着于一定物品上,所以文化生产力的构成主要不在于外在的实体(硬件),而在于内在要素(软件)。
一般说来,构成文化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主要是他们的素质、积极性和社会组织状况;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是指作为文化创造**的对象和条件,如一切可资凭据或有待开发的思想材料、风格样式、技术手段、人文环境等。生产力不是静止凝固的,而是不断变动前进的。
从动态上看,文化生产力是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中,不断得到实现和发展的。因此,文化体制、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机制以及文化生产力自我更新的效率等等,也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基本动态要素。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上,文化生产力的动态发展正在成为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竞争的制胜因素。
文化生产力的层次。与文化产品的三个层面相对应,文化生产力也表现为三个基本的层次或环节:一是以科学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为代表的基础性或“原创型”精神生产。
这种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创造力本身的发展和成果的前沿性、开创性。可以说,一个社会在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方面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是第一个“基本的文化生产力”。 二是以文化教育、大众传播和推广普及为代表的应用性或“中介型”再创造活动,是精神文化的再生产。
这一文化再生产环节具有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这种在再生产环节上的文化创新能力,事实上已经构成实践应用层面上的文化生产力。三是以社会和大众的文化消费和精神生活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参与活动,是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文化生产力的性质。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具有精神生产的独特性。它是社会精神方面发展的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其发展水平体现和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的状况。
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又具有明显的物质性。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即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的存在物,文化的生产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其显著标志和特征是,知识作为经济资源,改变了增长方式,知识作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表现为“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文化知识从非独立因素成为独立因素,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
文化品作为商品和商品性文化生产,是发达市场经济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与一般物质商品不同,用来进行市场交换的文化商品,既具有一般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性质,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一个经济物品与社会意识的二重物。作为文化品的商品的有用性和使用价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体现和存在于其特定的产品体中。
文化品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文化品拥有的满足购买者需要的有用性和使用价值,决定于产品反映现实生活的紧密度和深度。多样性与变易性是文化品使用价值的基本特征,文化品的价值性具有下述特征:内在价值性;**值性。
文化生产劳动的高熟练、高强度的性质,决定了文化产品中抽象人类劳动含量高,这是文化产品具有高内在价值的根本原因。文化市场存在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现象,不应将文化名品市值畸高简单地归结为文化精神生产劳动的高熟练性,完全归之于由于高级文化劳动力的学习、培养费用昂贵。要分析文化品**与价值相背离的市场机制。
文化名品**是有内在价值实体的垄断**,文化生产垄断是商品性文化生产的特征。文化、艺术原产品则由于其不可复制性,它在占有者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市场上长期保持着垄断性和以垄断****。一旦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通常会出现文化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文化精品稀缺和产品市场**大大超过内在价值,即“市值畸高”将成为文化市场的常规。
人类的文化、精神活动的产出物,表现为以下两类产品:!人文理论作品:包括哲学、政治。
学、伦理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等;"文化、艺术作品:包括文学创作、**、舞蹈等文化演出活动和绘画、雕塑等等。以上两种人类的精神、知识生产活动的成果,在本文中统称为文化产品,简称文化品!。
文化活动,一方面是自发地产生于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另一方面,是在特定社会组织和国家行政组织安排下,由特定的从事智力活动的人员来创造。文化品作为商品和商品性文化生产的发展,是发达市场经济下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首先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物质生产的商品化,此后,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了服务活动的商品化。
在经济进一步市场化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形成中,文学、艺术创作、**演唱、戏剧演出、体育表演等等众多文化活动,日益作为文化商品来进行生产和交换。
文化生产和经营场所安全检查方案
方案预案 姓名。单位。日期 年 月 日。日前,各地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文化生产和经营场所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我市文化市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根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 会议精神和市安委办的要求,广泛宣...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
文化生活 知识归类复习。一 文化以及文化与政治 经济的关系。1 文化是什么?p6 2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73 广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区分。p72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影响。p93 文化与政治 经济的关系p10 1 一定的文化是由...
2019庆十一文艺汇演流程
165团中学庆十一暨童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汇演流程。尊敬的各位领导 来宾,亲爱的老师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在这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美丽季节,我们即将迎来祖国68周年华诞,68年前的激情澎湃 举国欢腾,依然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用飞扬的歌声去吟唱68年难忘的峥嵘岁月,用欢乐的舞蹈,去演绎时代的乐章!喜迎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