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兄吉祥!现在我们继续共修《般若摄颂》浅释。
祈求上师加持我相续令我等入解脱无余道。
安住法性光明智慧中饶益无量老母诸有情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11课 子二(大菩萨之词义)分二:一、堪为众生之最;二、披大盔甲。
丑。一、堪为众生之最:
何故彼名大菩萨?堪为有情众之最,断众生界诸重见,是故得名大菩萨。
有些人认为:佛教中不但有菩萨的名称,而且还有大菩萨──摩诃萨埵的说法,那大菩萨跟菩萨有什么差别呢?其实,具足本颂所讲两个条件的菩萨就是所谓的大菩萨。
第一个是「堪为有情众之最」:因为他为了救度一切众生发了无上菩提心,还通达了一切万法的甚深空性,所以在众生中是最伟大的。大家也清楚,在不同种类、不同种姓、不同民族、不同族群的千千万万众生当中,具足这两种条件的人非常少,所以他们堪为众生之最,也成为一切众生的应供处。
有时候我经常想:虽然人们说人类历史上这个伟大、那个伟大,但这些伟大人物对自己的家庭、身体却很执着,不要说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就是菩萨的布施和证悟空性的智慧他们也没有。确实,世间上成千上万人特别尊重的伟大人物,他们也不可能以自己的身体、儿女、家庭来作布施;在证悟空性方面,他们一点境界也没有。
正因如此,舍弃一切利益众生和证悟空性的菩萨才最珍贵,他们的确堪为一切众生之最。
第二个是「断众生界诸重见」:作为大菩萨,他能以无我的智慧和善巧方便,断除众生相续中无始以来熏习得异常坚固的各种烦恼和习气,而这也非常希有。所以,谁具足这两个条件谁就可以称为大菩萨。
对一般世间人来讲,绝对无法做到这样,因为他们并没有摄受那么多众生的威力或能力。大家都清楚,很多众生非常傲慢,若菩萨没有一定的境界,他们也不可能向他敬礼。他们会说:
你跟我平起平坐,毫无德行和智慧,凭什么我天天跪在你面前对你非常尊重。即使今天尊重,明天也不一定会尊重;这个众生尊重、那个众生也不一定会尊重。但真正的大菩萨,因为他有这样的境界,所以各种各样的众生不可能对他不尊重。
我经常这样想:上师如意宝真正称得上是大菩萨。为什么呢?
因为他老人家建立佛学院后,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习性的众生,在其慈悲摄受下,全部都对他非常尊重。可见,法王是名副其实的有情众之最。
华严经》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调伏无量众生,应断无量烦恼……应破无量无明暗,应摧无量我慢山。」《普贤行愿品》长行文中,也专门讲了恒顺众生,意思是说:
菩萨以不可思议的威力,可以摄受种种意乐、种种心态、种种习气、种种性格的众生,还能断除众生的烦恼,让他们获得真正的证悟。
所以,我们对大菩萨的赞叹,并不是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听话而赞叹他们是智者那样。实际上菩萨有不共威力,他能摄受芸芸众生,也能对众生的今生、来世,乃至生生世世带来无穷的利益。对这样的大菩萨,若能经常祈祷也有很大的功德。
在世间,人们之所以愿意在观音、文殊等大菩萨面前供奉、顶礼,或者念诵他们的名号、心咒,就是因为这样做有无量功德。
丑二(披大盔甲)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宣说披甲之理。
寅。一、真实宣说:
大施大慧及大力,趋入诸佛胜大乘,披大铠甲降魔幻,是故得名大菩萨。
具足两个条件者可以叫大菩萨:一是「堪为众生之最」,这是上一科判所讲的内容;第二个是「披大盔甲」,意思是:既然菩萨发大乘菩提心、行持六度万行,他的相续自然就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也即披上了凡夫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功德盔甲,此乃本科判所宣讲的内容。
首先解释本颂。所谓「大施」,即只要遇到可怜的众生,就根本不会管自己,他会全部将自己的身体、财富等布施给他人,此乃菩萨在因地披上的大布施盔甲。所谓「大慧」,就是具有断除持戒违品──破戒的大智慧盔甲,这种智慧很了不起,也相当难得。
一般世间人不要说终身受持相关大乘戒律,甚至让他一辈子不吃肉、不喝酒,有些业力深重的人也根本做不到。不要说一辈子,可能在一天中守八关斋戒,对有些人来讲也很困难。然后是安忍等大力盔甲:
对大菩萨来讲,当种种攻击对他危害时,他的心也不会损恼,具有这样的安忍盔甲;为了利益众生,在三个阿僧祇劫当中也不会懈怠、懒惰,具有这样精进的盔甲;他的心能一缘安住,不住于任何散乱当中,具有禅定的盔甲;通达一切万法无有我和我所、断除一切实执,具有智度的盔甲;以及具有摧毁心烦意乱等各自违品的广大威力。还具有趋入甚或具足诸佛殊胜大乘从发心一直到佛智之间的种种功德。这些盔甲,不要说普通人,就是小乘圣者阿罗汉,他们也根本不可能得到。
因为拥有通达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等大盔甲的缘故,大菩萨能断除众生各种各样的迷乱,还能降伏种种邪见的魔幻。在世间中,这样的菩萨极为难得,所以称为大菩萨。《佛说华手经》云:
「是故我当堪任为无量无数众生一一代受地狱众苦、心不退没。」意思是说,大菩萨的心力不可思议,他能堪任一一代受无量无边众生的地狱之苦。对我们来讲,不要说代受地狱的痛苦,就是监狱中的痛苦或病人的痛苦,我们能不能代受?
这是可以扪心自问的。如果是大菩萨,只要是为众生,他没有任何条件,一定会代受。
当然,不是大菩萨而自认为是大菩萨也不行。原来有一个喇嘛,我以前讲《入行论》时也讲过,他叫柯让。因为法王如意宝在一次传菩萨戒中说:
「我们现在都得了菩萨戒,已经成为『大菩萨』了。」后来那个喇嘛就一直认为自己是大菩萨,经常说:「我根本不会说妄语,因为我是大菩萨,大菩萨哪有说妄语的。
」一些小喇嘛也经常逗他:「大菩萨来了、大菩萨来了!」他自己也觉得大菩萨真的来了。
所以,大家在别人称我们为大菩萨时,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相续。的确,在行持六度方面,我们跟大菩萨比较起来,只能算是小菩萨或小小菩萨,不过跟有些世间人比较起来,有时还是有一点自信。
以前,我在一个慈善论坛上这样说过:「相比起来,佛教的慈善很伟大。因为在世间,即使**拨的慈善款项,很多人都把它揣在自己的腰包里。
可是佛教中真正行持慈善的人,不管别人是否赞叹,只要自己有的东西,就会无条件地送给别人。」的确,跟世间人比较起来,学过大乘佛教的人还是很不相同,因为他们自我的成分比较少,实有的执着也比较轻。但很多人都没获得圣者果位的缘故,与诸佛菩萨的事迹比较起来就很惭愧。
但是,既然我们的方向已经确定,那就要不断努力;相信到一定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发心力,也能救护很多可怜众生,而且自己也不会有任何畏惧和怯懦。
寅二(宣说披甲之理)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卯。一、比喻:
幻师十字街幻变,多士众首斩千万,所杀如是菩萨知,众生如化无畏惧。
为什么菩萨在行持六度万行的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畏惧,也不会有任何怯懦,而会心甘情愿、欢喜若狂地去做众生的事情呢?其原因在这里以浅显易懂的比喻来说明:幻化师在十字街头幻化出许多不同形象的众生,诸如军人等,他们在互相混战。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的手脚被砍断了,有些人的头被砍断了……整个情景惨不忍睹。对于这样的情景,幻化师会不会伤心害怕呢?不会。
因为他知道这些都不是实有的。其实这就像放电影,虽然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等战争情景全都一五一十地呈现出来了,但对放电影的人或观众来讲,他们心里有没有战争正在进行的恐怖呢?没有。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全是幻化。同样的道理,作为菩萨,因为他对一切事物都没任何实执,所以当众生在轮回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而他们前去救度的过程中,就不会有任何害怕或畏惧。
表面上看来,菩萨的确很苦、很累:为了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他不但把所有财产全部布施给了众生,而且自己的身心也始终在为众生操劳,时间也极为漫长。不说做到这样,仅仅听了,很多人也会胆战心惊、毛骨悚然,也不敢发这样的大乘菩提心。
其实,如果我们真正懂得菩萨的境界,就不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比如,对特别吝啬的人来讲,他给别人布施一百块钱,也会特别伤心;但是对有一定修证的人来讲,即使给一万块钱,乃至更多,也不会有丝毫执着,因为在他的境界中钱与牛粪没有任何差别。虽然吝啬的人会认为:
我给一百块钱都那么疼,好像把自己的心脏掏出来了一样,他给那么多钱怎么能受得了!但对菩萨来讲,根本不会有丝毫痛苦。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一切法都是梦幻,所以没有任何实有的执着。
经庄严论》云:「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
」意思是说,菩萨观一切诸法如似知幻,若成就时于烦恼不生怖;菩萨观自生处如入园苑,若不成就时于苦恼亦不生怖。既然如此,那在面对世间的成败、得失等种种景象时,就不会像世间平凡众生一样:得成则喜,失败则忧。
所以大家皆应发愿早日获得大菩萨的果位,这非常有必要。而当修行境界越来越高时,普通人看起来很难做到的事情,也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就像《入行论》所讲的那样:
到一定的时候,将自己的身肉一块一块地布施给他人,也根本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但一般人却会认为:怎么能把身上的肉给别人呢?
你看,我身上的肉稍微切一点也疼得要命。其实,这就是执着所导致。如果我们真正证得一切万法的空性,就不会有这方面的痛苦;既然没有痛苦,那行持利益众生的事就非常容易。
以前有人在法王面前说:「上师!您度这么多众生,好苦、好累!
」实际上他自己很累,天天担心菩萨。不过这就是所谓的悲心颠倒:对该观悲心的可怜众生不观悲心,对不该观悲心的自由自在的菩萨却观悲心。
所以我们应该了知,对有一定境界的圣者来讲,他们的生活非常洒脱。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在时刻不停地利益众生,但是因为他们的心力非常强的缘故,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而我们凡夫,对自己的事情很多人都愿意做,但为众生做一点点事情就开始发牢骚,或打退堂鼓:
我今天干了一两个小时,累得不行了!我身体不好,该休息了!众生的事情太难办了,算了!
现在我们将共修的殊胜功德做广大回向:
回向无上怙主大恩根本具德上师勒生彭措仁波切,长久住世,寿康法盛,恒转**。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上师加持恩德 ,感恩佛母垂念恩德,随喜师兄闻思修证功德,我们明天再见!
11第十一章
某天夜晚,a在外放风,b入室盗窃财物若干 价值8000元 两人均分后第二天案发。不需要智慧的是 立即可以认定二人构成盗窃罪。但需要智慧的是 假若a当庭自辩,本人没有亲自实施盗窃行为,因此无罪 对此你怎样回答?一 定义 刑法 第25条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第十一讲11第十一讲拨云见日法
第十三讲拨云见日法。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拨云见日法。2 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材料寓意,写出寓意深刻的作文。教学重点 理解并正确运用拨云见日法写作。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材料的寓意,从中发掘并深入把握隐藏的深刻哲理。教学步骤与安排 第一节课 大约用时60分钟,其中休息5分钟 开课语 同学们,欢迎...
11第十一章作业
五 一个质量为0.20kg的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公式中的所有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求 1 质点的初速度 2 质点在正向最大位移一半处所受的力。解 1 质点的振动速度表达式为。因此质点的初速度为。2 质点在正向最大位移一半处的加速度为。因此质点在正向最大位移一半处所受的力为。八 一个质量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