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8 劝学(节选)
第1课时导学与**。
1.字音辨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以为轮( )须臾吾尝跂而望矣( )
假舆马者( )跬步驽马( )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 )
2)给多音字注音:
2.词语释义。
学不可以已。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声非加疾也。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无以至千里。
功在不舍。用心一也。
青出于蓝(成语。
3.名句填空。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一、整体感知。
1.实词。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虽有槁暴。以为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以为轮。古义今义。
金就砺则利。
古义今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今义。善假于物也。
古义今义。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今义。用心一也。
古义今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今义。3)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为。博。
利。一。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不能十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登高而招:
积善成德:
2.虚词。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于。而。
以。则。者。焉。
之。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以为轮。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译文。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二、深层**。
5.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三、技法迁移。
喻证法。文本回顾] 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晓畅,使文章既具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首先,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生活现象或事物。
其次,设喻方式多样:有正面设喻,有正反设喻,有反复设喻。
再次,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自然段,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自然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技法点拨] 喻证法就是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人们较为熟悉的形象或具体的事物作比喻,以说明有关的道理的方法。
运用喻证法,应该注意哪几点?
用来比喻的事物应该是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接受和理解的。
比喻的事物必须与观点所包容的本质问题有类似的特点。例如:“如果说虚伪是一朵美艳无比的塑料花,永远不会结果,那么,诚信就是埋在地下多年的酒,一旦开启,就会散发出悠长而醇厚的味道,因此,我们必须远离虚伪,坚守诚信。
”塑料花与虚伪,它们类似的特点是空有其表,埋藏多年的酒与诚信的共同点是货真价实,注重内质。
迁移运用] 以“现金、负债、额度、本钱、存款、增值、资产、折旧”等与金融有关的事物为喻体,构思一段文字,来谈论你对人生的认识或体会,不少于。题目自拟。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ɡǎo pù) 参省(cān shěnɡ) 靛青(diàn) 其曲中规(zhònɡ)
b.蓼蓝(liǎo) 须臾(xū yú) 跬步(kuǐ) 骐骥(qí jì)
劝学课时作业一附答案
一 基础巩固。1 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积水成渊,蛟龙生焉。a b c d 解析 句 糅,句知 智,句生 性,句有 又,暴 曝。答案 a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劝学》第一课时前置作业
劝学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 虚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及词类活用等。3 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重点难点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 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初步感知 1 正音。木直中 绳輮舆槁暴。砺参省须臾跂。蛟 龙跬 步骐骥驽 马 锲 而不舍金石可...
《劝学》第二课时前置作业
劝学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 虚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及词类活用等。3 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重点难点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 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巩固应用 判断 而 的用法,并解释。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 ...